国资民资携手开发 杭州首批收费充电桩开始运营(2)
民营资本建充电桩,最难的是“找地”
李岳峰说,充电桩的成本主要来自两方面:场地和机器成本。
机器成本还好说,包含设备和基建,每台充电桩的成本也就是万元左右。最难的还是场地,这就是为何“杭州约行”第一批投入运营的充电桩较少的原因,很多小区或写字楼希望运营商以租场地的方式来铺点,而这对于运营商来说,场地租金存在压力。
浙江民营企业万马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爱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杭州本土另一家充电桩运营商。其企宣总监陈爽告诉记者,他们在上周约了一些电动汽车车主做调查,车主们说除了自己家可以充电外,都不知道其他有什么地方可以充电。“我们做了一份杭州充电桩地图,非常受他们欢迎。”
车主有需求,市场有潜力。可为何,充电桩依然少之又少呢?
“爱充”在杭州主城区已建了100多个充电桩,主要分布在酒店和写字楼。“基本上都是酒店等主动来找我们的,由他们提供场地,我们来提供充电桩设备。我们很少主动去布点,原因就是成本过高。”
“爱充”目前仅收取1元/度左右的电费,而运营商服务费,因目前处于推广期,还没有收取。以现有收费模式的话,几乎是建一个充电桩,就亏一个设备的钱。
陈爽认为,对于民企来说,最关键的还不是花钱,而是给充电桩“找地”。比如,城市的各大交通枢纽最需要建充电桩,如果靠民企去租场地,那么光场地费一项,就能让民企入不敷出。
事实上,这个问题各家充电桩运营商都遇到了。
“易到用车”日前宣布上线数千辆新能源汽车,并打算建1000个充电桩,结果充电桩全部“白送”,依然解决不了场地难题;富电科技投资建设的上海松江充电站,仅有4个泊车位,却耗费长达9个月时间与有关部门沟通,最终建成却只用了两周时间。
国内充电设施布局预测:
央企布局高速公路
民资“主攻”城市局域网
国家层面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以及修订后的电动车充电国标等政策即将出台。虽然这些有关充电设施的纲领性文件还没有正式发布,但记者从对一些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的采访中获知了一些。
据了解,这些文件对未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进行了量化。计划到2020年,国内充换电站数量达到1.2万个,充电桩达到450万个,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比例也将从现在的4:1提升到接近标配的1:1,整个充电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有了政策的保障,各方资本进入充电市场就有了底气。2015年,包括国企、民企、外资等在内的各方社会资本对充电市场的投入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首先是汽车整车企业当仁不让。7月16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北汽集团旗下的北汽新能源公司、青岛特来电公司、冀东物贸三家企业共同出资2亿元成立了北汽特来电公司,这也是中国第一家充电合资公司,致力于城市公共综合充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不仅是大型国有企业,民营资本和外资也在大力投入充电市场。青岛特来电公司计划到2015年底,在全国40个城市建设7万到10万个充电终端,投资超过10亿元。力争在3年内占到全国充电市场的50%以上。而具有外资背景的富电科技公司也在今年1月在北京华贸中心落成中国首个核心商圈光伏智能充电站。
各上市公司也是频现大手笔。重庆力帆日前成立了全资子公司“重庆力帆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经营电动车用大型充电、换电设备的制造、组装和销售等。科陆电子也发布公告称投资近6亿元用于充电网络智慧云平台项目。
随着政策的推进,社会资本的大批进入,国内充电设施布局也开始清晰。赛迪顾问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吴辉说,未来,国网、南网、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主要在高速公路布局。城市内的充电网络,则形成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城市局域网,与主干道的网络连起来形成大的充电网络。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