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充电国标因“利”难产 执行还需监督员(2)

“充电枪的锁止设计对于安全问题很重要。以前很多采用物理锁止设计,但是后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物理锁止设备很容易磨损或者损坏,而且损坏后

  “充电枪的锁止设计对于安全问题很重要。以前很多采用物理锁止设计,但是后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物理锁止设备很容易磨损或者损坏,而且损坏后无法监测到,这样就容易出现带电拔插等情况,操作者有被电弧击伤的危险。”倪峰向记者解释,而如果统一采用电子锁止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个问题,一旦出现异常状况会立即采取断电保护措施。但目前,上汽等企业坚持安装在充电桩上,比亚迪等企业则认可安装在车上。

  倪峰表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分歧,是因为对车企而言,如果把电子锁装在车上,就需要对车载直流充电机进行更改,意味着整车企业在研发模具和工业流程上也需要作出改变,而开模费用也并非一笔小数字。

  而从国际上来看,欧美是放在车上,日本则是放在桩上。不过,日本放在充电桩上是有它的背景和独特性的,因为,日本在发展初期,充电桩和汽车就已经设置好一整套的流程。

  除了充电电子锁安装部位,各方还在车辆VIN码上存在分歧。据悉,车辆VIN码又称车辆识别码,相当于车辆的身份信息,VIN码的内容中包含了车辆的生产厂家、年代、车型、车身型式及代码、发动机代码和组装地点等信息。

  倪峰告诉记者,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和维修车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多4S店做汽车修理的关键信息之一,如果车厂能够让充电设施读取车辆VIN码,那么充电设施对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可以基本完全保障。不过,出于利益和车辆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车厂并不愿意在这一点上让步。

  执行还需监督员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电动汽车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重要前提。因此,充电桩柱接入端子的国家标准及测试方式也凸显其重要性,应尽快完善,便于规范市场及电动车上市普及。”8月28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试验研究所新能源试验室主管工程师黄炘在2015新能源汽车测试新技术大会上呼吁。

  不过,在倪峰看来,即便新国标出台了,如何确保标准的执行也是个问题。“如果有人不按照标准来,那标准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光有运动员不行,还需要裁判,这样整个行业才能有序发展”。

  据倪峰透露,在新标准制定的同时,国家还在试图找到一些第三方机构对各个企业的标准执行进行监督。在国外,就有专门的第三方测试机构,对车辆和充电设施的合规性进行测试,以保证一致性。

  倪峰认为,这样的方式就很好。“不然一家充电设施企业的桩做出来,要和众多整车厂商去测试匹配,显然也不现实”。

  对于“落地难”的问题,也有业内人士发出过同样的观点。“不能主要靠供电企业和开发商一家一家去协商,因为这样耗时太长、效率太低,也不能靠开发商自己主动‘觉悟’,因为有远见卓识的开发商毕竟是少数,而应主要依靠政府牵头,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

  不仅如此,业内认为,一旦新的充电国标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整个充电行业肯定会进入一轮洗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