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服务行业更加趋于开放 中国充电设施运营潜力巨大

截至2019年二季度,充电桩数量超过100万个,行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开始越发重视充电设施的运营业务。艾瑞咨询预计,到2019年底,中国公共充电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元;至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200亿元以上。

充电桩行业规模 图/艾瑞咨询

图/艾瑞咨询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19年中国新势力车企充电服务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充电设施的规模化和激增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作为供需两端的基础驱动力,为充电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赋能。2019年 ,公共充电服务行业规模将超过150亿元,行业格局尚未演化成型,新的头部玩家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此外,粗放性和排他性是行业最为明显的两大特征,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成为业内探索重点。

中国充电设施运营潜力巨大 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200亿元以上

在政策方面,围绕新能源汽车,全面提升充电设施的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是充电服务行业促进政策的基本理念。自2014年以来,国家及地方政策对充电行业予以大力支持,持续出台多项有关政策,聚焦在行业发展引导、产品兼容与安全标准、建设标准和专项运营补贴及优惠四个层面。尤其是涉及充电服务具体落地的有关内容,如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转为对充电“短板”的补贴,对专用及公用充换电设施实行电价、地价优惠或财政补贴的举措,均极大地降低了终端企业运营的压力,为整个行业创造了良好有序的发展环境。

报告显示,据发改委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底,中国的总体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480万个,以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出行要求。

目前中国充电桩的整体配建率暂未达标,预计到2019年底,中国总体的车桩比约为3.2:1。因此,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能源供应商与设备制造商的战略重心。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充电设施已显出巨大的运营潜力:截至2019年二季度,充电桩数量超过100万个。行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开始越发重视充电设施的运营业务。

报告预计,到2019年底,中国公共充电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元;至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200亿元以上。

报告称,截至2019年上半年,共有7家充电设施运营商旗下的充电桩总量过万;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行业内TOP5玩家的集中度从84.5%下调至83.9%,稳中有降。事实上,充电服务行业的格局尚未形成,仍有很大的变动空间。除与能源供应紧密衔接的国家电网以外,其他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桩站建设数量、运营数量和已建立的合作关系上。如前文所述,由于整个充电服务行业越发趋于开放,资本和技术雄厚的能源企业、车企、物业持有企业和互联网科技企业均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建立合作,成为新的头部玩家。

运营商基础商业模式趋同 新势力车企服务能力较优

充电服务行业在中国已经历了10年左右的发展。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粗放型和排他性正成为行业最为明显的两大特征。

报告认为,导致行业发展粗放的表层原因是诸多类型的玩家背景各异,难以建立联合运营的模式。事实上,这与各企业对运营和数据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诸多底层数据尚未被收集,且充电桩信息也存在大量不准确的情况。

此外,排他性在行业内存在已久:拥有规模优势或在某些资源上占据主动权的企业出于发展战略的考虑,不愿轻易与同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车桩之间的数据对接也存在一定壁垒。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运营和数据两端的问题均指向信息互通。

报告显示,充电服务行业的盈利基础在于充电桩的数量和质量。数量可解读为充电桩规模,而质量则与充电桩的地点分布、快充技术、安全技术和运营能力密切关联。因此,早期的从业者将充电桩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发展重点。而在多数企业模式趋同的情况下,产业链中站位各异的从业者纷纷开始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探索差异化的充电服务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充电服务本身直接面向车主用户,充电服务行业较其他行业更为重视围绕渠道通路的建设,即通过移动端应用实现的客户触达能力建设。另外,即使企业不直接拥有充电桩的产权,亦可作为第三方平台接入其他企业的充电桩为车主提供服务。

由于新势力车企的服务生态多以用户为核心,且重视社区运营,服务内容本身更为全面,能为车主用户创造更好的充电体验,这就使得新势力车企在服务能力上产生了一定有优势。从后台的角度看,新势力车企能够更为有效的利用车主用户的充电及其他行为数据以指导充电服务的提升,也对能源补给的安全性有更精确的把控。另外,新势力车企的产品组合相对集中,统一的研发平台和标准也从侧面决定了下游充电服务的适配性更强,尤其是对品牌对应车主而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新势力车企通常会将出行类服务作为业务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充电服务亦可与之形成协同。

2019年上半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达49万辆,同期内已有6家新势力车企具备实际量产交付能力,累计销量超过3.3万辆。其中,头部3家新势力的销量占比约为80%。从同质企业竞争的角度看,至2020年初,暂无其他新势力车企有大规模的纯电动汽车交付计划,先入为主的蔚来、威马与小鹏将在这一时期内继续扩大其市场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由于品牌车主与旗下充电服务密切的垂直对应关系,头部新势力车企的充电服务也将在各自产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扩大,并吸引更多的非新势力车主用户。目前, 三家企业已经成为新势力车企充电服务的核心力量。

报告认为,充电服务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快/慢桩在充电服务中的定位更为明确,桩站资源将加速整合;技术革新与补贴转型将成为未来服务体系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服务多元化、趋同化,智慧出行是新势力车企的终极业务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