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光电:30亿收购上海申龙 强势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以30亿元的价格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上海辉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辉懋)持有的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下称申龙客车)100%股权。

3月20日晚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及显示材料供应商——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413.SZ,下称东旭光电)宣布,将以30亿元的价格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上海辉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辉懋)持有的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下称申龙客车)100%股权。

同时,上海辉懋对申龙客车未来的净利润水平及盈利补偿方案也做出承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申龙客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亿元、4亿元和5.5亿元,三年合计将为东旭光电贡献12.5亿元的利润。

至此,东旭光电“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包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闭环路径完全打通,标志着公司将正式跨入新能源汽车产业蓝海市场。

同时,这家怀揣 “实业报国”梦想,时刻以助推民族工业崛起为己任的企业,也拥有了又一个能够承载“关注民生、解决民生”产业情怀的崭新平台。

深思熟虑后的大局筹划

对东旭光电而言,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基于国家战略与公司发展现状作出的深谋远虑之举。

3.jpg

东旭光电董事长李兆廷 中国经济网/图

东旭这一长远谋划从李兆廷两会期间提交的议案中可见端倪。2017年两会期间,记者在人民大会堂见到了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会的东旭光电董事长李兆廷,言谈之间,这位中国光电显示产业巨子对东旭光电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他不断强调:“东旭光电未来的发展战略一定要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 他在名为《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中国制造“新名片”》的议案中提出,中国民族企业应致力于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新能源客车和专用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在汽车产业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这从侧面印证了东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布局的想法。

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中国制造2025》中十大需要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也被列入了国务院2016年底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的能源安全、环境改善甚至是整体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都意义重大。

因此,顺应国家制造强国和清洁能源战略成为了东旭进军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出发点。

事实上,自“十二五”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是国家政策引导的持续发力点。近两年来,有关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更是密集出台,显示出国家已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我国整个汽车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已是不争事实。如何在契合政策逻辑的同时更符合市场和商业逻辑,或者说如何打造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的突出优势,才是众多企业真正追求的目标。

从市场逻辑看,东旭光电进军新能源汽车是环环相扣的顺势而为。作为此次新能源汽车收购项目的主负责人,李泉年告诉记者,“东旭光电和申龙客车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性。这种协同性体现在资本与产业的协同、资源与市场的协同、技术与产业链的协同三个方面。未来随着双方资源的整合和嫁接,作为东旭旗下的申龙客车将进一步焕发出勃勃生机。”

众所周知,由于城市公交、通勤车、出租车等排放压力大、线路固定、配套设施易完善及政府采购等特点,我国公共领域的纯电动车需求率先实现爆发。

4.jpg

上海申龙客车纯电动巴士

2月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协会预计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80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占比将从去年的65%提升至70%左右。按此计算,预计2017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24万辆。其中,预计新能源客车销售18-19万辆。

行业政策方面,2017年2月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及发展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因此,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出租车和城市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将快速发展。《规划》要求,新增或更新城市公交客车、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京津冀地区新增或更新城市公交客车、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5%。

由于整个客车行业在迅速向新能源方向转轨,这一变革使很多本已被边缘化的传统客车企业借势复苏,但申龙客车总经理张嘉宇指出,未来2-3年内,新能源客车对品牌、安全性、制造体系、精密性、稳定性等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未来市场仍然将高度集中在几个拥有雄厚基础、庞大规模和优质品牌的龙头企业上。而申龙十几年的产业规模,在东旭的助推下,具备迅速做大做强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