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AI开发负责人访谈(3):遭遇问题 差点推迟上市(2)

不仅提高了输出功率,还大幅实现了小型轻量化。关于以提高新型燃料电池组的性能并降低其成本为目标的关键技术,仅目前公开的就有至少10种。分别为

不仅提高了输出功率,还大幅实现了小型轻量化。关于以提高新型燃料电池组的性能并降低其成本为目标的关键技术,仅目前公开的就有至少10种。分别为(1)开发活性为1.8倍的铂钴合金催化剂(将铂用量减至1/3);(2)隔板由不锈钢换成钛合金并推进薄壁化;(3)确立无加湿方式(内部循环方式);(4)开发“3D精细网眼流路”;(5)将电解质膜的厚度减至1/3;(6)隔板表面处理材料由贵金属换成便宜的碳类;(7)提高气体扩散层的性能;(8)开发大电容升压逆变器;(9)提高生成水的排放性能;(10)增加快速加热功能。

只开发出技术还不行

——体积能量密度达到原来的2.2倍,确实是一项巨大的成果。燃料电池车除了燃料电池组之外,还要配备很多其他单元,包括电机、二次电池、两个由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制成的高压氢罐以及动力控制单元等,如果燃料电池组的尺寸能够缩小,配置空间上就有余地了(图2)。

150302dai3.jpg

图2:MIRAI的动力传动系统配置

燃料电池组配备在地板下中央部位。此外还配备了电机、二次电池、

两个由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制成的高压氢罐、动力控制单元等。

田中:不过,光是开发出技术是没有用的。新开发的燃料电池组和诸多单元还大幅更改了制造方法,所以说,生产制造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能否制造取决于设计是否成立。

——您的意思是无法简单地将技术和制造分割开来?

田中:没法这样做。反过来说,即便理论上有想法,如果制造不出东西来,那么这项技术就没有用。燃料电池组本身非常简单。市面上甚至出现了2万日元左右的燃料电池组玩具车。但是,我们的燃料电池组之所以尺寸那么小又能输出114kW的功率,关键在于生产制造技术。

例如由CFRP制成的高压氢罐,通过采用生产技术部门开发的工艺,不仅减少了昂贵的碳纤维的用量,还实现了所需要的强度。

在FCV时,生产技术和设计部门位于同一座楼的同一楼层。因此,两个部门有过很多次讨论和争吵。也有相互指责,甚至到了讨厌见到对方的程度。但是,越是吵得凶的人越能够依靠。这些生产技术人员有着“如果是自己认同的东西,不论多困难都要制造出来”的精神。

如果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对生产部门提出,“采用这项技术的话,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就会提高”,通常这个时候会被拒绝的,但没想到他们却说“想办法实现”,并最终使该技术得以采用。我认为,包括这种精神在内,不完全分工的传统正是日本制造业的优势。

临近量产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通过发挥这种优势,燃料电池车才得以进入量产阶段是吗?

田中:并非如此。其实,临近量产时,还遭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问题发生在哪里?具体是什么问题?

田中:是燃料电池组的问题,不过具体问题不便透露。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正好又出现在决定是否进入最后量产阶段的关键时刻。在汽车开发中,各项技术都有时间表,遵守日程表是绝对条件。如果燃料电池组不能量产,整个计划就会被打乱。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赶不上上市时间,这时我对大家说:“先在这个环节暂停一下。查明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法之后再推进下一步的工作。”工作停下来的话就必须考虑补救措施,我当时想得只是“待问题解决后大家一起想吧”,生产技术部门和设计部门也同意了。

当然,对这个决定,即便我负全责也不是我说了就算的,只好到经营高管那里去说明,都到了快要下跪的程度了。不过我已经横下心来了。

后来我们就暂停了以开始量产为目标的工作进程,竭尽全力来查明那个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在解决了问题之后开始量产准备。最后,在公司内很多部门的配合和多方支持下,终于如期推出了燃料电池车。真的非常感谢那些部门的大力支持,对此我十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