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盛动力首创锂电池“免疫系统” 斥资50亿加码动力电池(3)

妙盛动力总经理 杨金林 “消费者买电池就怕电池燃烧爆炸”,妙盛动力总经理杨金林介绍说,锂电池“免疫系统”可以保障电池包温度不随外界温度变化

妙盛动力总经理 杨金林

妙盛动力总经理 杨金林 

“消费者买电池就怕电池燃烧爆炸”,妙盛动力总经理杨金林介绍说,锂电池“免疫系统”可以保障电池包温度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单体电池可在20-40度随意调节,温度偏差小于等于3度,同时真正实现单体电池内部温度一致,单体电池与电池之间表面温度一致,电池包内任何位置实现均温、恒温。以前的电池遇到极端短路、内部温度升高等情况时,极易引起电池燃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妙盛动力研发的结构简单、耗能极低的恒温系统中,采用了强大的单体电池散热技术,在极端状况下,能让热量瞬时散发,保障电池包内单体电池永远不会发生燃烧、爆炸等危险。

温度是影响电池寿命的最大杀手,除了安全性能的提升,恒温系统也让锂电池寿命得到显着提升。妙盛动力运用的快充恒温技术,其精确的可控恒温电化学反应保持了电池内部元素以及电极结构的稳定,能让电池在长时间充电造成的压力下性状保持不变,而这项锂电技术可让电池寿命达到10年以上,循环充放10000次以上,是目前市场上普通锂电池寿命的5倍。

据悉,妙盛动力锂电池“免疫系统”研发人员包括世界顶尖智能锂离子电池技术科学家、特斯拉电池研发者Martin Koebler(马丁·克布勒),同时,还聘请日本顶尖级团队研发BMS电池管理系统,通过采用主动安全、热均衡、热管理技术,对动力电池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和制备工艺技术等方面都进行了技术创新。目前,妙盛动力的电池温度控制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商业模式:超级电池工厂+能源站+“互联网+”

商业模式

妙盛动力商业模式

邱则有表示,新能源锂电产业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产业,但除了技术创新与资本投入外,还需要有好的商业模式,企业才能掌握更多行业话语权。妙盛动力长沙高新区产业园将建造“动力换电能源站”,力求改变电动汽车充电慢、排队长的现状,通过“换电模式”来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有望达到600公里,是传统电池的2倍。

邱则有极力推崇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他认为这一模式将消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里程的忧虑和对电池安全的恐惧,优势明显:采用换电模式的能源站只需要建1万座就可以满足2000万台新能源车的用电需求;供给侧改革的红利可以确保能源站有健康的盈利模式;专业的充电环境下,电池管理系统简化,电池寿命延长2-3倍;在消费者不购买电池的前提下能源站设备和电池都能在4-6年内收回投入;消费者不购买电池,电动车的价格完全可以低于燃油车;消费者不用改变到加油站加油的习惯,只需到能源站换电;通过能源站的发展,在能源站内实现充电(其它品牌新能源车)、换电、储能、线下交车、售后服务等资源整合,降低运营成本。

基于“换电模式”,妙盛动力确立了独特的新能源发展战略:超级电池工厂+移峰能源站+太阳能电站+能源站物联网+能源消费互联网+车联网。

互联网+、智能汽车、能源互联网整合起来,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运营的全新模式。它将汽车制造、能源营运、用车服务融为一体。充分的利用了“谷电”这一废弃资源,是国家电力政策改革的成果。通过动力电池到储能电池调配,有效的延长了电池寿命。倡导便利出行的同时,实现了节能减排,缓解城市拥堵。

能源运营是以车联网和物联网为纽带的超级电池工厂+能源站+换电模式,利用太阳能+移峰填谷的储能机制,彻底消除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忧虑”和“电池恐惧”。

汽车制造包括对电机、电控、锂电池、新材料、物联网、车联网、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产业进行全产业链、生态链的深度布局。电池产品覆盖包括“国民车”和高性能的纯电动和混动产品。

用车服务是通过新能源汽车的长租、短租和分时租,以及汽车金融的支持,改变消费者用车习惯和出行方式 。妙盛动力科技集团,提供新能源车分时租赁、专车租赁、企事业机构团体长租等形式的“互联网+车联网+用车服务”,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不断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的绿色出行服务。用户可以在指定地点实现远程预定,手机解锁,随时还车和移动支付等人性化用车服务。

对于妙盛动力未来的发展,邱则有也有明确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电池累计销售50万台套;建成500座能源站;配套21款新能源汽车;实现新能源汽车30万辆的租赁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