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东进的逻辑与烦恼 建厂仍有三大问题待解(2)
“让特斯拉接受跟国企合资,然后在品牌上与某个本地品牌形成捆绑(比如上汽大众、东风本田、北京奔驰),这件事本身就很难。”刘琦举例,这家公司跟中国的国情有多么不相容,从三年前特斯拉在天猫双十一搞促销活动,然后被美国总部紧急叫停一事就可以看出来。
“设想一下,一个挑战传统汽车工业规则的新兴电动车品牌,跟一家中国国企合资,这不仅是特斯拉尾标挂什么字的问题,更是一系列挑战特斯拉原则和底线的问题。”刘琦说,“跟国企合作,在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这四个环节上,特斯拉将失去独断专行的权利,它的个性会妥协。这可能是Elon Musk无法接受的。”
实际上,除了选择合适的中国合伙人是一件头疼之事,在政策优惠获取上,也是一件足够让特斯拉烦恼的事。
例如,根据政策的相关规定,使用中国本土生产的电池是申请新能源资质的必要条件。
“特斯拉的车身可以国产,这个没有问题,车玻璃、密封条、座椅、隔音材料等都可以从国内采购。”刘琦介绍,“但是,唯独最关键的电池组,只能走SKD方式。因为电池组的电芯,只有特斯拉的内华达超级工厂在生产,换句话说,这个工厂是‘一处水源供全球’,特斯拉不可能采购中国本地的电池类型。”
这意味着,在中国建厂,如果继续使用超级电池工厂生产的电池,特斯拉是拿不到新能源资质的,更难言政策补贴。
不过,特斯拉似乎也想到了办法。特斯拉的电池技术长期与松下合作。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松下宣布将在苏州建设电池合资工厂,用来生产18650电池。这款电池正是此前适配特斯拉Model S、Model X的电池。
或将引发“鲶鱼效应” 利大于弊
“话说回来,我感觉特斯拉还是跟车企合资有前途,利益相通,能为特斯拉解决很多后顾之忧。”刘琦说,“但问题是:这些个上汽、广汽、北汽等企业,当真看得上特斯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烦恼的其实远非特斯拉自己。来自国内的新能源品牌不一定会对特斯拉的到来表示欢迎。
公开资料显示,在国家坚定不移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一系列产业引导政策之下,中国新能源(9.600, -0.04, -0.41%)汽车已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
可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产业整体审视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还主要依赖于政策驱动,要改变新能源产业严重依赖补贴,加速市场化转型的现状,必须立足于充分发挥企业创新活力。
业内人士表示,特斯拉的到来,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将受到刺激乃至挑战。“客观来看,在整车设计、品牌竞争力、供应链和质量体系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与特斯拉和跨国汽车企业相比,中国品牌综合竞争力仍面临多项短板。”
不过,业内也有不同的看法。
“特斯拉来华建厂肯定会对国内新能源汽车有冲击的。但是我认为这里面利大于弊的。特斯拉肯定还是会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带动作用。”在刘琦看来,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将起到“鲶鱼效应”。
“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符合特斯拉的全球战略需求,同时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从事电动汽车行业及电动汽车充(换)电行业连接系统的研发和生产的南京普斯迪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鑫对记者说。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