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4座服务冬奥加氢站正式投营 全面启动北京冬奥氢能服务

9月9日,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48天,中国石化北京冬奥氢能服务全面启动。在北京冬奥崇礼和延庆两大赛区规划建设的4座服务冬奥加氢站正式投营。

中国石化,氢能,加氢站

图/中国石化

根据中国石化发布的消息,9月9日,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48天,中国石化北京冬奥氢能服务全面启动。在北京冬奥崇礼和延庆两大赛区规划建设的4座服务冬奥加氢站正式投营。

据介绍,这4座服务冬奥加氢站分别为北京庆园街加氢站、北京王泉营加氢站、北京燕化兴隆油氢合建站、河北崇礼西湾子加氢站。

中国石化,氢能,加氢站

其中,庆园街加氢站是北京地区中国石化首座服务冬奥加氢站,位于北京延庆区延庆镇庆园街919公交总站内,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日供氢能力1500公斤,每天可为80辆12米公交巴士提供加氢服务,是由中国石化与北京公交集团联手打造的集加氢、光伏、便利店、易捷咖啡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该站将与王泉营加氢站、燕化兴隆油氢合建站共同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212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加氢服务,日供氢能力共计4000公斤。崇礼西湾子加氢站将为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提供加氢服务,日供氢能力1000公斤。

值得关注的是,8月23日,由北京市牵头申报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被国家五部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根据《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设定的目标,2023年前,北京将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到2025年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

北京将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2023年前实现氢能技术创新“从1到10”的跨越,培育5至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尤其在交通运输领域,推广加氢站及加油加氢合建站等灵活建设模式,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

同时,电池网也注意到,今年以来,北京地区氢气需求量大幅增加,隶属于中国石化的燕山石化全力保障装置高负荷运行,电池氢气实现量产。据了解,8月以来,燕山石化平均每天向北京市场稳定供应电池氢产品超1吨,单日最高达到近3吨。截至目前,燕山石化已累计供应燃料电池氢气92.84吨,为北京冬奥会期间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氢保供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备战冬奥会,中国石化还全面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建设,已在加氢站、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储氢材料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目前,公司氢气年产能力超39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1%左右。在广州石化、高桥石化等企业建有6套氢纯化生产装置,已在广东、上海等14个省区市建成加氢站22座。

中国石化表示,“十四五”期间,公司将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预计今年新发展加氢站数量将达100座,努力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引领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