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比克:一个领先的企业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电池杂志-中国电池网8月25日讯(杨阳 肖何 茜茜 深圳报道)从深圳采访比克电池回来,我们在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我们国家制造业走向强国的路径在哪里?一个企业如何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具有什么样的“工匠精神”?我们在世界经济这盘大棋中如何才能具有前瞻性的思想?一个领先的企业如何炼成?
思考是痛苦的,因为,答案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尤其是在工业4.0喧嚣的背景下,在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宏大设计中,还是在“互联网+”的前行实践下——没有什么好的案例可以让我们眼前一震,能够彻底引发一场制造业思想上的革命。
但比克电池给了我们接近的答案,或者提供给电池行业揭开冰山一角的例证。不论从企业的产品品质管理,不论是对核心技术的考量,不论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与尊重,不论像是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的战略思考,还是,一点点形成闭环制造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社会责任,我们慢慢抽丝剥茧,慢慢接近或者嗅到了初步答案的路径。
作为一个企业,比克电池也许就是一个好的样本案例。
从2001年创造企业开始,到凭借数码电池优势成为锂电行业“四大天王“之一,比克开始下一盘更大的棋。那就是,比克嗅到了国家要在新能源汽车上要有所作为,并且要逐步把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提高到一个高度。比克提前谋划布局,开始动力电池新的旅程——此举,在中国电池历史上也留下了值得尊重的一笔。
作为中国锂电池行业“四大天王”之一的比克,核心技术是企业不断成长前行的最好保证。比克人骄傲的讲了这样的故事:美国最大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拥有者A123第一块电池就是比克人给生产出来的。当时,A123只有技术和配方,但是没有生产线和生产技术人员,就找到了比克。比克人在不断研发和试错的前提下,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磷酸铁锂电池。
但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要付出代价,那就是市场的成熟度能不能匹配企业生产的产能和生存的现实。
当时,我们国家虽然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并且提出了要在2015年实现5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目标,但是,从整个产业链上讲,这一决定有些理想主义,因为,电池厂没有准备好如何发展动力电池,整车厂更是没有发展新能源车的动力,也没有研发技术的储备,甚至工业设计和制造至今还是传统汽车的操作路径和思维。所以,在2010年之后到2014年底前,我们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还处在储备和试制阶段,并没有大规模量产。比克提早的布局和投入,也让企业陷入了发展的低谷。那个时候3C锂电池市场已经十分成熟,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对市场的贡献力度减小。
在痛苦的低谷徘徊了几年之后,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启动,一个崭新的“元年”已经到来,对于已在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甚至产能储备上做好准备,一直在等这一东风的比克电池来说,立刻迎来了市场的宠爱。现在,比克布局的18650动力电池已经供不应求。握有上千项专利技术的比克,如今在为产能而发愁。为了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比克开始了不断的加码和布局,在全国不同的区域布下重子,并且不断建设生产线,来满足用户和市场急剧增长的需求。
有核心技术做支撑,还要有更加前瞻的战略布局。
比克人现在又开始拿起第二只螃蟹、第三只螃蟹,不断的在整个行业开先河。比克人把这称之为“二次创业”。
比克“二次创业”瞄准的是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和智能化信息化制造的升级。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