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者渐增 补贴渐退 万向集团“造车梦”能否实现?(2)
小规模量产或是万向集团主要方向
根据鲁冠球“我们一定要造出符合消费者心理、价格合理、质量又好的车子。车子不只是车子,而是万向的牌子。”毫不吝啬的资金投入,也能看出万向在坚定不移地打造自己的品牌。
从鲁冠球的话中也不难听出,万向的初衷是主打面向市场推出需求度较高的车型,但以菲斯克动辄超过数十万元人民币的定价来看,万向似乎很难在大众消费市场上赚到钱。
2017年上半年,万向集团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逾26亿元,其中新增投资25.2亿元,利有固定资产2.3亿元。新增投资中,建设投资18亿元,铺底流动资金6.7亿元,建设期利息0.5亿元。新增投资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13亿元,银行贷款13亿元。项目建设规模为达产后形成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
万向新能源项目当前规划是海外市场,尚无国产计划。那么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秩序和政策不断成熟,万向开拓海外市场后再回国内,或许呼声会更高,可问题是,以菲斯克的市场表现来看,如果海外市场拓展不顺利,那么万向国产计划又该怎样推进?
2010年卸任通用董事长以来曾参与过多家小型车企投资的鲍勃·卢茨曾经说过:“现在电动车的制造正变得越来越简单,有很多公司会出售完整的电池组、电气系统等关键组件。一些小公司没有通用、福特或是其他OEM厂商的资金实力,却仍希望花费2、3亿美元去做一些在我看来注定会失败的项目。”
“即便是拥有巨额资金来源的特斯拉也在质量上遇到了麻烦。”曾任职于福特和捷豹路虎的产品开发工程师阿尔·卡默勒曾经说过。据卡默勒估算,自主打造一辆一体成型的高品质汽车大约需要6亿到8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而如果使用现成零部件进行小规模生产,其成本则相对较低。
如果专注于小规模生产,万向集团这样资金充足、又具备一定零部件生产经验的企业存在成功的可能性。汽车研究中心制造、工程、技术助理总监布雷特·史密斯指出,年产量超过10000辆则会令制模成本大幅增加。然而,万向的计划年产量却达到了50000辆。
“从0到5000或是10000对公司而言是一个现实存在的挑战。”史密斯说道,“这正是当前特斯拉所遇到的问题。随着产能的增加,很多潜在的复杂问题会涌现出来。”
卢茨和维拉利尔的VLF汽车公司将Karma的混合动力总成换成了雪佛兰Corvette的动力总成。并对其前脸及其他部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不过由于其基础车身结构并未改变,因此并不需要花费高额的费用进行碰撞测试,因为这些Fisker已经做过了,而且Corvette的动力总成也通过了美国环保局(EPA)的排放认证。
“我们用了别人的车身,别人的底盘,别人的工程设计和动力总成,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不过最终我们把车做了出来。”卢茨表示,在这期间,他和维拉利尔大约投入了1100万美元,“显然,这比从无到有、亲力亲为要容易的多。”
卢茨坦言,这笔生意并不赚钱,但随着其他小规模项目的加入,公司最终有希望实现盈利。
与此同时,激进提升产能、在大众化道路上举步维艰的特斯拉则让我们看到,想要成为具备盈利能力的大规模制造商并非一件易事。
“尽管初创公司面临的阻碍比以前小多了。”史密斯说道,“但要想成为大批量制造商,挑战还是非常巨大的。特斯拉模式的确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它发展顺利,对其他初创公司必定是个不小的激励。但它也存在失败的可能。”
不少行业人士表示,虽然万向的造车动态公开信息匮乏,但是从1999年开始,万向的造车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成本就难以计算,也就是说,对于万向集团来说,持续大规模的投入可能会适得其反。
2017年9月,万向集团宣布对航民股份的持股比例由18.03%减少至5.00%,尽管万向集团没有向外界透露资金流向,但很多媒体猜测这次“清仓式”减持是为了继续向新能源汽车项目注资。
即便是资金雄厚的特斯拉,要想打造出一款畅销的高品质产品,并实现连续盈利,其困难程度也远比想象中的高。法国有句谚语“隔手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意思是,如果一味追求未来的利益,可能连当下拥有的都会失去,面对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新能源市场,万向集团实际上应该慎之又慎。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