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造车计划被搁浅 外来者造车不容易

想说造车不容易,汽车圈需要新鲜血液带来全新发展,但需要的不是天花乱坠和纸上谈兵的宣传,而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是持之以恒的坚持。

Apple

图片来源:Apple(中国)官方网站

当国内的各种造车项目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大洋彼岸的苹果公司却被爆出其代号为Titan的造车计划宣告失败。虽然苹果公司从未公开承认过这一造车计划,不过,全世界的招兵买马,传言与宝马、迈凯伦谈合作等,都让苹果造车成了“公开的秘密”。

据报道称,由于Titan计划的领导层变动,频繁遭遇员工辞职或被解雇,苹果已经放弃该项造车计划,将重心转向设计无人驾驶汽车软件。虽然苹果公司已经为Titan计划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仍遇到不少困难。而且投资方给出Titan计划的利润率不超过10%,这与其他科技领域的计划相比相形见绌。

苹果的造车计划被搁浅,值得让我们反观当前的全民造车热潮,从中进行一些冷静的思考。造车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汽车的供应链超长,零部件超过万件,单单把这些部件组装起来也不简单。经过了百年发展历程的汽车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而造车的复杂程度并不会因为智能技术和新能源燃料的应用而得到简化。

虽然智能科技和新能源的发展给了外来者可以进入汽车行业的信心,但巨大的资金投入、长时间得不到利润回报,这样的压力绝不是有“投机”心理的企业能够承受的。那么都说要造车,如今真正算得上量产的跨界造车也就是特斯拉了,不过特斯拉201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汽车第二季度营收为12.70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9.55亿美元;净亏损为2.9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1.84亿美元相比有所扩大,每股亏损为2.09美元,这已经是特斯拉连续第十三个季度出现亏损了。

想说造车不容易,就算是像特斯拉的CEO马斯克那样有资本大把烧钱,想造辆车出来也不是难事,但是毕竟造出来车不是最终目的,还得看能不能卖出去。传统汽车行业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早已建立,一个全新品牌全新产品可能很难撬动原有的品牌格局,汽车业“新兵”观致,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是叫好不叫座。

当然,传统汽车品牌也绝对不是吃素的,面对外来者的进入,传统汽车制造业也都开始向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方向的转型,像吉利的全新品牌LYNK&CO即将发布,给已经热闹非凡的汽车圈再加把火。

想说造车不容易,汽车圈需要新鲜血液带来全新发展,但需要的不是天花乱坠和纸上谈兵的宣传,而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是持之以恒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