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目标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产能达120GWh

贵州省目标到2025年,形成年生产动力电池120GWh,正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600万吨,负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80万吨,隔膜15亿平,电解液及其上游原材料45万吨,电池回收规模40万吨以及配套的其他辅材等,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2-2030年)(征求意见稿)

11月22日,贵州省工信厅发布关于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2-2030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取得明显进展,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力争突破5000亿元,成为全省经济又一重要增长极。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质量明显改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国内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第一梯队,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产业规模方面,贵州省目标到2025年,形成年生产动力电池120GWh,正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600万吨,负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80万吨,隔膜15亿平,电解液及其上游原材料45万吨,电池回收规模40万吨以及配套的其他辅材等,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在产业结构方面,贵州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锂矿原料—基础锂盐—电池四大材料及辅材—电池结构件/设备—电芯—电池模组—电池回收及电池检测平台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促进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到2025年,全产业链产品的全产业产品种类比重达到50%。同时,充分利用各研发平台实现成果转化,新型先进技术及高端产品比重达到20%。

在企业质量方面,贵州省提出,积极辅导各类企业融资及上市,提升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企业质量。到2025年,建成数字化转型或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企业1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企业20家,上市企业数量5家。

在创新能力方面,贵州省明确,鼓励企业成立和发展各类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到2025年,建成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相关的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相关的省级技术中心10个,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相关的国家级第三方平台1个。

到2030年,全面建成国际化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成为全省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

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附件:《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2-2030年)(征求意见稿)》.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