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秀实力 车企大变局 暗战升级

4月25日,2016(第14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北京车展”)盛大启幕,作为两年一度的汽车行业重头戏,北京车展一直备受瞩目。本届车展以“创新·变革”为主题,汇集并展示全球汽车工业的最新发展特点、汽车制造的创新理念以及现代汽车工业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新成果。

去年,受经济形势影响,车市整体表现较为低迷。自主品牌背靠国内市场,在产品研发、应对市场变化时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加之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所以去年的整体表现反而更加突出。相比之下,合资品牌以及外资品牌的日子便没有那么好过,日系品牌依靠部分小型SUV打入市场以及性价比的优势得以回暖,拉升了日系车企的整体份额,其他合资以及外资品牌也纷纷通过降价等方式欲保证市场份额。2015年,汽车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而这种情况,随着2016年经济、政策、购买需求等因素的变化,或许还将出现更大的变数。对车企而言,车展早已不是单纯的展示秀,更是对未来市场布局和争抢的一场预演。而通过本届北京车展,便可从中看出端倪。

■ 自主“曲线向上”之路

为避免新品在车展新车集中上市大潮中被淹没,很多车企在车展前便已提前行动,进行新车发布或上市,但即使如此仍然无法避免“扎堆”现象。之所以在车展前便提前出现“混战”局面,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车市放缓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很多车企都想借助市场的回暖期提前推出新产品以刺激销量。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自主品牌的压力似乎更大了,但今年车展前,自主品牌的一系列表现让我们看到的却是满满的信心。

首先从价格策略上,部分自主品牌依旧选择保持低价战略,8万~15万元成为当下自主品牌产品的主要价格区间。虽然自主品牌一直将“向上冲击”挂在嘴边,现实却是自主品牌产品依然“卖不上价”。在近期以及本届北京车展上市的自主品牌产品中,不乏品质优秀、配置全面的代表之作,然而售价往往比预期的要更低,这是否意味着自主品牌对冲击更高级的市场没有信心?

对此,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现阶段先要做好产品,其次还需要好的价格,依靠价格优势把产品铺开,拥有了广泛的客户基础,才能再谈向上走的过程。”林杰承认,自主品牌仍然处在品牌力较弱的时期,但他认为,通过对产品的一步步优化,逐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可培养一定的品牌忠诚度,在此基础上再发展品牌才是自主品牌向上冲击的良性道路,他对此信心满满。

由此可见,自主品牌在经历了多年的积累以后,在品质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对于“向上冲击”这一话题,与前几年想要直接造出好车甚至豪车相比,目前自主品牌的发展更加注重对用户的培养。虽然自主车型在售价方面仍然较低,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自主产品成功抢夺了部分同级合资车型的市场空间,而这也是培养客户群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今年,随着各车企重量级产品的推出,自主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的份额将可能继续提升。

 合资品牌争抢细分市场

在车展前的近一个月内,合资品牌同样动作频繁,先后有近10款产品与消费者见面。而从合资车企新品上市的特点来看,虽然市场定位有高有低,但其售价普遍低于人们的预期。合资品牌的价格下探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在与自主品牌的竞争中更具品牌优势,而在与高端品牌入门车型的较量时更有性价比优势。

除此之外,各大合资品牌也开始着力在各个细分市场提前布局、“见缝插针”。如丰田品牌在混合动力方面的发展,此前丰田的两款国产混动车型卡罗拉双擎和雷凌双擎在中国都已经供不应求,本田也推出了雅阁混动版,不仅日系车如此,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上汽通用别克也均有混动版车型推出。

而德系品牌则正在提前布局MPV和旅行车市场。从今年一季度的销量数据来看,MPV车型的发展势如破竹。此前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就做过预测,他认为今年上半年MPV销量还会持续上涨,因此合资品牌也顺势盯上了这块蛋糕。之前在国内“不受待见”的旅行车,随着国家对二孩政策的出台,也迎来了“春风”。我国的家庭结构比例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用车需求也有了一定的调整,很多合资品牌正是看到了这一新趋势,开始纷纷推出旅行车。

可以看出,对市场覆盖较为全面的合资品牌而言,如今要做的,是通过品牌影响力和强大的市场基础进一步争抢市场空间及份额。合资产品不仅要在产品价格方面做出让步,还需要快速补充各个细分市场,先人一步实现提前覆盖。这样的压力,不仅来自于更高级市场价格下探的压力,自主品牌对合资产品的“分流”,同样是迫使合资品牌谋求新出路的重要原因。

■ 高端品牌竞争

更注重差异化

在激烈竞争中,高档车及豪华车市场逐渐形成了差异化特征,注重打造符合自身品牌的特质,尤其是针对年轻消费者这一群体,开展了一些颇具特色的定制服务,且不仅限于在车辆本身,甚至在销售渠道方面都已开始适应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玛莎拉蒂首款SUV Levante在天猫商城首发,这种营销方式在豪华车品牌中并不多见,而之所以选择与电商合作,车企最看重的一点便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可见,豪华车品牌为了获得年轻消费者的认可,已从各方面着手,通过对个性化、生活化、人性化的深入理解融入这一群体。

二线豪华车品牌要想跻身由宝马、奔驰、奥迪组成的“第一阵营”,就要从各个方面实现突围。目前外资二线豪华品牌都非常注重中国市场,相继本土化不仅能有效降低售价和成本,也更加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同时,二线豪华品牌也开始逐渐找准自身定位,针对不同理念吸引不同消费群体。

而常年保持较高销量的德系三强同样体现出“稳中有变”的新趋势,奔驰经过2015年对新品的密集投放,销量得到快速增长,在今年初便大有赶超宝马之势。德系三强在国内的市场格局不再一成不变,三家车企在本届北京车展均有新车亮相,而奔驰在新品推出的节奏方面较其他两家更密集,为其在今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与此同时,高端品牌入门车型的小排量趋势日渐明显。2015年10月1日,国家推出了针对1.6L及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排量车型的市场销售情况,而对高档品牌入门车型而言,只有部分产品的低配车型才能享有这一“优待”,这让其在与部分合资品牌B级车进行争抢时吃了亏。为此,高端品牌在本届北京车展在对入门级产品的投放方面,也推出了不少配装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售价,同时还能让消费者享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可谓一举两得。

三足鼎立的德系三强在二线豪华的冲击和自身竞争下,虽然仍旧占据着中高级汽车市场的最大份额,却不再是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