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燃油限值大考 半数国产自主品牌或消失(2)

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曾表示,2015年6.9升/百公里的第三阶段燃油限值,对已开始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导入新动力技术的部分车企来

汽车燃油限值大考 半数国产自主品牌或消失

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曾表示,2015年6.9升/百公里的第三阶段燃油限值,对已开始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导入新动力技术的部分车企来说难度并不太大,最难的是2020年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5升/百公里,假如车企没有布局新能源车,届时单靠传统燃油车基本上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吴卫也曾表示,未来要从市场化、法制化两方面着手,严格管理乘用车燃料消耗,不达标企业可能被淘汰。所谓淘汰,可能是限制其生产和销售,逼迫其退市或被其他企业兼并。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曾公开表示,今后3到5年内,一半左右的自主品牌将消失。“淘汰是必然的。”周勇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中国品牌良莠不齐,除去几家如比亚迪、长城、奇瑞、吉利、长安等发展较好的品牌外,不少企业技术和质量都无法保证,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相比日美德等汽车强国,都只拥有数家强大的汽车集团,而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则多达二三十家,未来的淘汰重组将无可避免。”

发展新能源汽车成“救命稻草”

中国品牌一方面谁都不想放弃SUV这一块到手的肥肉,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急需降低企业平均油耗限值的窘境,发展低油耗甚至无油耗的新能源汽车就成了最快最有效的出路之一。

2015年7月22日,江淮汽车拟募集资金不超过45亿元,全部用于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研发;7月11日,长城汽车发布公告,拟定增168亿元资金,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6月3日,比亚迪募集资金150亿元,用于加强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链布局。在更早的时候,长安、北汽、上汽、广汽也纷纷推出企业的新能源车战略。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2020年,新能源车将会是汽车产业的重头戏。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

在政府扶持、限购限行和燃油限值三重因素影响下,车企不断持续对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投资,也让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了井喷。继2014年销量大幅增长3.2倍之后,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更加繁荣的景象。按机动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口径,新能源汽车去年1-11月产量达到27.92万辆,占整个汽车市场产量的1.26%。而新能源汽车销量在车市所占的市场份额也逼近1%。

谁能率先实现5.0升/百公里燃油消耗限值,谁就可以掌握先机。与其让政策推着自己跑,不如主动出击,率先示范。事实上,不论是传统高效动力还是新能源车,都蕴含着巨大的机会,而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企业的。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不应把满足燃油消耗限值作为一种负担,而应将其作为对自身技术力的检验,在其基础上不断挑战新的目标。企业的成长必须依靠创新来驱动,这才是成就中国品牌的唯一路径。

燃油限值

指汽车燃料消耗量的上限值,它既不是简单的汽车百公里油耗,也不针对单一车型,而是将一个车企作为整体来进行评价。其参考的是美国《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性法》,即一个车企所有车型平均油耗必须控制在某一限值之下,未达标者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