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退坡幅度超预期 新能源汽车厂商“措手不及”?(2)

在与汽车相关负责人的沟通中,《中国汽车报》记者切实感受到这些企业对定价问题的谨慎态度,而且这些企业负责人也会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打听其他企业

在与汽车相关负责人的沟通中,《中国汽车报》记者切实感受到这些企业对定价问题的谨慎态度,而且这些企业负责人也会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打听其他企业的定价情况,由此可以推断,目前国内企业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希望能够有企业率先给出价格导向。

反应平静  消费者多持币待购

其实无论是补贴标准还是企业定价,其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体现在市场层面,消费者的认可才是政府和企业行为的最终目标。

《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地区数位有购买新能源汽车意向的消费者。由于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指标有效期长达半年,这为消费者留下了较为充足的考虑时间。根据《中国汽车报》记者的了解,消费者对新补贴政策的反应有三种。

第一种是消费者知道2017年补贴会退坡,为了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车辆,他们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在2016年年底之前使用。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张翔(化名)便是这种情况,他是2016年10月获得新能源汽车指标的,本来想在今年春节前后购车,但得知2017年补贴政策不明朗之后,临近年底时购买了一辆北汽EV160。

第二种是购买经销商的囤货。这类消费者会在年初选择购置新能源汽车,但由于很多品牌4S店中有一些上过牌照的囤货,仍然可以按照去年的补贴价格销售,这部分消费者基本没有受到补贴退坡的影响。北京的一位准车主王媛(化名)就属于这一部分消费者。王媛的新能源汽车指标是去年8月拿到的,由于工作繁忙至今才想起快要到期的指标,就趁着元旦假期逛了几家4S店,这才得知补贴变动的情况。王媛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她了解过由于4S店大多有上过牌照的囤货,她并不担心指标的过期作废问题,目前还在不紧不慢的选车过程中。

第三种是持币待购,还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认为,虽然补贴退坡,但产品价格不会上涨。一位名叫李亭(化名)的消费者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他关注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三年了,结论是还需要再等,“目前的电动汽车还不能满足我的需求,购买后还会增加很多麻烦,现阶段依靠租车出行,每个月几百元,方便划算。” 李亭说。李亭还认为,现在的电动汽车价格都比较高,车企的利润空间很大,补贴退坡后,企业必然会承担那部分“差价”,根本不必担心。

从《中国汽车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最为焦虑的当属车企,由于经销商仍有一部分已经上了牌照的库存车,销售暂时不受影响。消费者对车企保持售价平稳的预期较为强烈,也并未产生抢购潮,市场表现整体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