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明高:新能源车必须融入互联网

要真能把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结合起来,那下一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轻量化与电动化就真的有希望了。

欧阳明高

      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售后不力、充电桩成为新能源车普及最大瓶颈……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遇到的种种问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以下简称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互联网与车融合,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希望。

      “半年来,百人会围绕影响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展开研讨会,目前已经形成了阶段性报告。”欧阳明高说,“买了插混不充电,这不是消费者的责任!”

      欧阳明高表示,根据其掌握的调研数据,拥有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车主,90%都会用电,原因在于用电既环保,又经济,消费者没有不用电的理由。但为何出现了那么多不充电的车辆,原因就在于这些车辆没有配套的充电桩可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插电式混合动力本身就是需要充电的车辆。插混的用户越多,越是在促进充电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这与纯电动汽车一样,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两者不存在本质的分歧,只是认识的不同而已。”他说。

      “再看充电桩的配套问题,虽然已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普及的瓶颈,但并不是很难解决。”欧阳教授说,目前需要普及的充电桩多为220V、16A慢充充电桩。其技术很简单,仅仅是包含计量显示与安全保护的功能,成本很低,单体在几百元左右。

      他认为,当前充电设施的建设,相关部门应改变思路。当前中国的车辆多是停在路边,所以充电设施的建设并不能套用从前的加油站模式。此模式建设过于集中,无论是从土地的使用成本,还是车主的使用便利性上都不甚理想。而如果变换思路,由集中的“点”转换为覆盖更广的“面”。采用分散式建设,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充分利用,例如电线杆、路灯等不必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延伸出充电桩,集中解决老百姓回家和上班时能够给车辆充电的问题,“瓶颈”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针对当前热门的互联网企业进军汽车行业,欧阳明高态度鲜明地表示,“要真能把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结合起来,那下一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轻量化与电动化就真的有希望了。”

      欧阳教授认为,按照信息行业的发展趋势,汽车会成为电脑、手机之后的第三个信息入口。占领这一入口并不是一两个人在想的事情,而是整个IT行业都想干的事。

      “我觉得这件事很正常。因为电动车将来作为一个智能化的端口,这是很快就能见到的现实。估计十年内就会普及。”欧阳教授认为未来互联网汽车的诞生是思想、观念碰撞的结果,他举例:“我的学生原来都是学工程出身,现在天天跟搞互联网的混在一起,他们觉得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在一起切磋一下,我真心觉得是一件好事儿。”

      而这样的碰撞与切磋正是发生在当前汽车业内诸多案例的缩影。从当前的形势看,互联网企业正在与整车企业相互结盟或渗透,欧阳明高教授认为这样的结合无疑有益于整个中国汽车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不错的技术水平,民营化成分高,思维活跃,且现已形成了很多成气候的大公司,同时产生了很多不错的创新理念。这正好与未来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的需求吻合。欧阳明高不无感慨地说,“互联网与车结合一下,我觉得非常非常好,这也许是中国汽车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