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说法:汽油车爱好者对电动车的观察与思考(2)

然后看看我们,财政补贴一块是给企业的研发经费,一方面给落地车政策补贴,充电站是运动式的建设,同样的力,我觉得发歪了。政策给企业,就难保不

然后看看我们,财政补贴一块是给企业的研发经费,一方面给落地车政策补贴,充电站是运动式的建设,同样的力,我觉得发歪了。政策给企业,就难保不出现骗国家经费的想法,连大学的学术氛围都如是,逐利的企业更难保。捣鼓出点成果来骗钱花,但这样的产品是完全不具备市场意义的,也和国家的初衷背道而驰。还是日本的方法靠谱,企业的研发经费,全部通过产品销售回收,这样研发就要对产品品质负责,卖不掉就竹篮子打水。国家对实际销量发放补贴,相当于论功行赏,这也比审批发展计划书,发放研发经费科学多了。但日本是日本,我们的企业有没有魄力和实力在没有国家拨款的条件下,按照市场规律来做新能源车,并靠销售来收回研发经费呢?

充电站的建设还是明显落后,本质是先有商机还是先有商店的辩论。没有电动车,我建充电桩有什么用?没有充电桩,我买电动车有什么用?我觉得,买车肯定是市场行为,愿者上钩,消费者都不笨,都懂得观望。要破这个局,还是必须充电桩先启动。加油站是石油公司自己建的,还是政府、车企甚至是车主自己建的?想明白这事就想明白充电站是该谁建了,电网本身不也负责拉高压线建高压变电站呢么。但现在的状况就是,电网自己建的充电站,都是冲政绩的面子工程,真正民用的充电设备,还是车企出钱或者出设备,车主要自己加装充电桩。要是电太便宜,投资回报比太低,除了政治任务的需要外,电网不愿意碰,那就仿效日本建加氢站的做法,政府拨点钱先建起来吧。而且,高速公路上的充电站也该具备实用性。这样电动车活动的半径就得以成倍地扩张,从上海开着特斯拉去南京谈业务也不用担心回不来了。

电动车普及之后国家电网压力大吗?

提到国家电网,我们来聊聊供电的问题。王传福说,只要中国的汽车里,电动车占10%,中国就不需要进口原油。石油战略储备我不懂,电动车普及了我们就自给自足这个逻辑是否成立在这里先不讨论。我们就以10%的比例,来算算中国的发电量要增加多少,才能满足这些电动车的使用。大约是每1千瓦时可以走5公里的意思。按照每一辆车一年行驶1.5万公里,充电效率85%计算,每一辆车一年耗费的电量是3530千瓦时(度)。按照汽车保有量大约是1.5亿来计算,10%的占有率就是1500万辆,哇,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普及量了。而这些车每一年耗费的电量是529.4亿千瓦时,大约相当于我国年发电总量的1%。不算不知道,算了就发现,这个数据比我想象中要小得多,也就是说,只要错峰充电的话,其实对国家电网构不成很大的压力。颠覆了我一直以来认为电动车一旦普及,就会和工业、民生抢电用的误区。

也是说法:汽油车爱好者对电动车的观察与思考

电从哪里来

都说化石燃料有原罪,它会产生温室气体。发动机如此,那使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电能呢?有人说还有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地热发电等无污染的发电方式啊。我国电力组成结构里,将近80%是火力发电,也就是烧煤、烧天然气、烧石油产品,即便不计算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同样会产生二氧化碳。利用自然资源发的电呢?从地球物理学和气象学上来说,利用这些看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是不是真的无危害呢?未必,我们都不知道过度消耗地热,会不会引发地壳运动的异常。水电站的蓄水大坝在泥沙沉降之后造成的发电量衰减。再例如风力发电。风是大气循环的源泉,把风能转换成电能,全球大气环流有可能会因为蝴蝶效应而产生紊乱。厄尔尼诺现象就是一股湿润气流的异常,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有一个说法是,北京雾霾一年比一年严重,不是因为周边工业开机量增加了,而是因为风能发电站把风给“减速”了。从北方来的风,被内蒙古以及中国东北的那一片风力发电站给挡了下来,能吹散北京雾霾的大风越来越少,等风来的日子越来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