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新能源车销量遭遇断崖下跌 车企降本定强弱

如果具体到新能源各车型产销情况来看,则可以用全线溃败来形容。与去年相比,今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下降59%和66.2%;新能源客车产销分别下降92.6%和97.3%;新能源货车产销分别下降72.9%和74.8%。

1月新能源车销量遭遇断崖下跌 车企降本定强弱

没有延续前两年在开年之时的气势如虹,2017年新能源汽车1月产销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据2月13日中汽协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6889辆和5682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9.1%和74.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857辆和4978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3.8%和6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32辆和704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83.2%和89.5%。

如果具体到新能源各车型产销情况来看,则可以用全线溃败来形容。与去年相比,今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下降59%和66.2%;新能源客车产销分别下降92.6%和97.3%;新能源货车产销分别下降72.9%和74.8%。那么,新能源汽车1月产销量缘何陷入断崖式下跌?各方亟待寻求一个确切答案。

车企观望政策市场随之摇摆

2017年新能源汽车政策尽管在去年年底公布,但市场对于新政策的吸收和适应,显然直接对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惨淡形成明显冲击。去年年底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公布后,提高推荐车型目录准入门槛,同时增加整车能耗要求、动力电池性能安全等各个方面要求,还进一步修改了补贴资金拨付方式之后,让厂商对于在市场投放新车时,更多地去考虑成本问题,这也导致了在某些终端4S店,直接加价对车辆进行销售,以应对到手车辆成本的可能性上涨。

此外,1月8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官网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申报工作的通知”,汽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网上申报系统进行申报。其中提出,2016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1~5批需重新核定,企业应按照新的技术要求,进行申报。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该目录可能并不造成影响,但对于去年涉及“骗补”企业而言,无疑相当于“户口”清查,忙于应对该目录,必将影响其市场表现。

市场端悄然提价成本上涨成定局

自2016年底,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之后。根据通知中内容,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比去年降低20%,补贴最高上限也由2016年的5.5万元下调至4.4万元。地方政府各级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的50%。

这已经导致北京、上海等部分地区的市场在售新能源车悄然提价。一些车企也因地方补贴细则尚未明确发布,陷入定价难题。一位北汽新能源汽车经销商的表述,道出了汽车企业应对2017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导致其成本上涨的一种方式,“目前,在上海销售的北汽EV160和EU260车型依然按照2016年的补贴在售,新价格尽管未确定,但大家心里清楚,涨价是肯定的”。

地补需进一步明晰车企降本效果定成败

对于地方而言,导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溃败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地方补贴政策的不明朗。虽然新政要求地方政府各级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的50%,但具体补多少、怎么补还是未知数。所以对于消费市场而言还是看多买少,真正结束例如上海这样或将出现在局部地区的抬价销售,恐怕仍需全国范围补贴进一步明晰之后实现。

此外,部分消费者考虑到2017年补贴退坡,在2016年底提前消费也是导致该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惨淡的重要推手。由此可见,消费市场更多在形成购买力之前,考虑的仍是车辆的价格,而车企一旦提价销售,显然会对市场期望形成冲击。因此,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一步退坡之后,哪家车企能够凭借在研发环节实现有效技术降本,则更有可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