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度不大 警示为主 工信部再罚7家新能源骗补车企
中国汽车报原文配图
2月4日,春节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工信部网站公布了7家涉及骗补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行政处罚决定书,这7家企业分别为金华青年汽车、上汽唐山客车、重庆力帆、郑州日产、上海申沃、南京特种汽车、重庆恒通。
这是去年开展骗补核查以来,工信部第二次重拳整治、规范新能源汽车行业,至此已有12家企业上了骗补黑名单。相比第一批公布的5家车企,此次被查处的车企骗补情节有所收敛,但手法更为隐蔽、复杂,涉事企业增多,持续时间也较长。从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公布的处理结果能看出,此次对7家骗补企业的处罚力度并不大,更多的意图在于警示其他企业,肃清行业乱象。
■两批被罚企业性质不同
去年财政部和工信部处罚的企业属于“有牌无车”类,被处罚的5家企业中,以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性质最为恶劣——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被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这是国家自实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制度以来,第一家被取消资质的企业。
其他4家被处罚企业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河南少林客车由于所生产的车辆尚未完工即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不符合《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管理中关于生产一致性和合格证管理的相关规定,被财政部和工信部分别处罚。其中,财政部对上述企业追回补贴款、罚款并取消2016年中央补贴资质;工信部方面,给予停止生产和销售问题车型,撤销问题车型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以及暂停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的处罚,并责成企业进行6个月的整改并对整改情况验收。
据了解,与第一批被查处的违规企业不同,此次涉事的7家新能源车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通过不装或少装电池、电控的方式非法违规获取补贴资金,被工信部给予取消问题产品的《公告》,暂停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的处罚。值得关注的是,工信部规定的整改期大大缩短,由第一次的6个月调整为2个月。
在财政部的处罚中,力帆乘用车问题车辆的补贴以及其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均被取消。恒通客车在2013~2014年间已获得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788万元被追回,并按问题金额的30%处以罚款;同时还取消了其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
■处罚被指较轻
对于处罚的力度,一些未涉事的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罚得过轻,不能起到警示威慑的作用。某车企新能源业务负责人李营(化名)认为,暂停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只是不能获取补贴,但并不影响企业新能源车型的生产销售。“企业并未因骗补付出过高代价,违法成本相对国外要低很多,企业对此有恃无恐,这样很难杜绝骗补行为。”李营说。
提及工信部的此次处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同样表示,此次惩罚力度确实不大,与之前相比,这些企业过错情节相对较轻,工信部给予他们一定的改进机会,希望企业能够吸取教训不再犯错。
业内对此次处罚力度较小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所长助理王青看来,工信部的惩处决定起到的警示作用更大一些。此次骗补事件涉及企业较多,其中有不少是国内主流汽车企业,过于严苛的惩处必然会给国内汽车工业带来打击。“无论是补贴还是对骗补的查处,都是为了促进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不是打击,在这一原则下,这一处罚决定是可以理解的。”王青说。
记者注意到,工信部发布的7家企业处罚决定书再次验证了网传的 “骗补和谋补企业名单”。而根据这一名单,骗补事件涉及企业数量多达72家,若皆以取消企业所有新能源车型《公告》资质、暂停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申报,甚至多倍补贴资金罚款的方式处罚, 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冲击必然不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新版的补贴政策在预防骗补、谋补方面也做了不少调整,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补贴门槛,还设立了相应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对如何追究责任也做出了相应规定。“新版补贴政策实施后,若再发生类似事件,处罚力度必然会加大,企业再想轻松过关怕是很难。” 王青强调。
■涉案企业多已整改
处罚决定下发后,这些企业如何应对是业内关注的另一焦点。西部资源发布公告表示,恒通客车在2016年已停止生产和销售涉事车辆,并于2016年初开发设计完成另外几款符合当期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及财政补贴政策的车型,并开展对问题车辆进行整改的相关工作。
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去年力帆乘用车就所涉及问题已完成了整改,并已申请工信部组织专家对力帆新能源的整改情况进行指导和验收,希望尽快恢复力帆乘用车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2016年郑州日产已全面停止生产处罚决定书所涉及的两款车型,并已开发了替代产品。该款新车型已进入工信部2016年7月8日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85批),以及工信部2016年11月24日发布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9批)。
据了解,收到工信部处罚决定后,郑州日产立即按照工信部的要求,积极着手开展整改,加强内部管理,杜绝相关问题再次发生。
有业内人士认为,企业被处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首先,势必会影响企业声誉;其次,国家追回补贴与罚款会给企业的资金流造成巨大压力,对企业后期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第三,暂停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直接导致企业不能获得政府补贴,企业若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在产品上,势必会削弱其市场竞争力。
调整后的补贴方案刚刚开始实施,此时工信部便公布处罚决定,这显然是在提醒新能源车企,国家对于骗补的企业不会姑息,只有用合法合规的产品获取利益才是正途。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