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问题阻碍新能源车市场化 燃料电池成突破新法宝?(2)
可以预见,国家规划和政策的双重利好因素,无疑会对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主品牌还需加把劲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新能源汽车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53%。在市场整体火热的背景下,也进一步拉动了以自主品牌为主要力量的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纷纷刷新历史新高。
然而,上述成绩并不能代表自主品牌整体硬实力的体现。
记者了解到,“国家新能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图”明确了燃料电池系统、整车发展技术路线,将逐步提高系统性能、延长寿命、降低成本,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遗憾的是,针对这一技术路线的落实,自主品牌显然要比国外车企“慢半拍”。
面对有望成为左右新能源车胜负手的技术领域,丰田、本田、现代都早早推出了量产版的燃料电池汽车,国际主流的电池厂持续关注燃料电池的研发,多家车企推出了量产的计划。
反观我国燃料电池车,和国外产品在整车总设计、经济性、续驶里程等方面的差距不大,但在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功率和车企的研发投入方面明显低于国外水平,如上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在35-50kW左右,而国外的基本在90-100kW的水平。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装车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体积功率密度低于国外先进水平。总体来说,目前自主品牌在燃料电池乘用车方面还没有大的进展,仅在燃料电池商用车上率先实现了小批量生产以及商业化应用。据记者了解,宇通客车已经开始生产燃料电池客车,并有两款客车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从技术来说,我们基本具备了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条件。所以在中国要不要做燃料电池,有没有这样的基础,答案是肯定的,要做燃料电池,我们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有差距,我们跟国外的差距仍然非常大。”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章桐教授总结道。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