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2家达标!这个通知要把低速电动车“团灭”?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引导有条件的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提质升级的通知》近日发布,要求企业四轮低速电动车产能不低于10万辆/年;生产设施总投资(不含土地价值等)不低于5亿元;2018年上缴税金(四轮低速电动车业务)不低于2000万元。

仅2家达标!这个通知要把低速电动车“团灭”?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引导有条件的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提质升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成为第一个在生产端设定较高门槛的低速电动车大省。在农历春节前夕,给低速电动车行业带来了一丝涟漪。

《通知》标准较高

从《通知》的目的上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这是山东省对低速电动车企业进行的一次摸底。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步,首先,管理部门给出标准;第二,符合标准的企业提交材料;最后,地方推荐,第三方审核出具报告后逐级上报。既然用标准来衡量企业能否达标,那么标准就显得格外重要。记者对《通知》内容进行了梳理,按照这份文件的表述,引导要求有如下几个关键词。

在企业规模和投资方面,有三个关键要求:产能、投资、缴税。《通知》要求企业四轮低速电动车产能不低于10万辆/年;生产设施总投资(不含土地价值等)不低于5亿元;2018年上缴税金(四轮低速电动车业务)不低于2000万元。

在研发设计能力方面,有三个关键要求:有设置、有人、有投入。即要求企业有专门从事设计开发的部门;研发设计人员占比不低于5%且不低于100人;研发投入占比(销售)不低于3%。同时还要求企业的设计开发条件达到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

在生产和检测设施方面及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通知》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综合上述要求来看,这样的引导要求对于低速电动车企业而言着实不低。长期以来,低速电动车企业数量众多,大部分企业都处在小投入、小规模的水平上发展。用大量的资源投入研发几乎很难做到。因此《通知》以产能、投资、缴税、研发、生产、质量等多重条件作为尺度,是很多企业难以企及的高度。

仅两家企业达标

虽然《通知》制定的标准比较高,不过还是有企业能够达到《通知》中提到的诸项要求,不过数量上看较为尴尬,仅有两家,雷丁和丽驰。在近三年中,山东省的低速电动车年产量维持在60万~74万辆的水平。从行业规模上看非常巨大,在行业顶峰时期,企业数量一度达到上百家甚至几百家的规模,虽然经过数次行业洗牌,目前依然还有20余家企业。如果严格按照《通知》要求执行,这就意味着将近90%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部分低速电动车企业的上进心明显不强,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一位熟悉情况的专家告诉记者,“在前期产品销量有所增长的时候,企业的短视心态非常明显,并没有长远打算。连事关产品最基本要素的安全制造方面都没有进一步做自我升级和规范的计划;没有长期规划,就更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资源来做产品研发。在用户使用受到政策影响,对产品持怀疑态度的时候,有的企业一关了之。很多本来应该有所作为的企业,无形中浪费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与主动权。当此次《通知》出台之后,给企业自我升级的最后一扇门(时间窗口)也关闭了。”

对于雷丁和丽驰两家达标企业而言,《通知》的出台则是个明显的利好消息。“毫无疑问,对我们而言是利好!”一位低速电动车从业者告诉记者,“很多企业被淘汰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淘汰掉的都是那些粗制滥造、没有任何技术积累的企业。类似企业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对低速电动车行业是一种伤害。他们生产出的产品毫无安全性可言,售后管理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对购买了产品的用户而言,这样非常不负责任。但用户会因此对低速电动车行业产生非常负面的评价和印象,头部企业则被‘拖累’。在这次提质升级中,产品会进一步规范化,消费者会得到更多保障,市场也会更有信心。因此一些企业被淘汰,对企业、对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低速电动车要被“团灭”?

无论头部企业如何乐观,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对于现有的低速电动车行业来说,《通知》具有行业颠覆性的意义。《通知》的出台,不仅对行业现状影响颇深,尤其在提质升级过后,山东省希望低速电动车行业走向何方?低速电动车行业会不会因此遭到“团灭”?

对山东政策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在2016年7月前后,山东省经信委就牵头省发改委、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在德州、聊城、济宁等10座城市针对低速电动车展开调研,并形成报告。一年多以后,也就是2018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份文件中,对低速电动车的官方评价可谓“刀刀见血”:“多数低速电动车属于道路机动车辆,但生产和使用未纳入机动车管理体系,其制动、转向、碰撞等性能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存在生产经营无序、车辆无牌上路、驾驶人无证驾驶等问题,引发了大量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城市绿色交通、慢行交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按照山东规划来看,对低速电动车的管理实施包括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清理整顿、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加强生产销售监督执法、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考核等内容。

《通知》表明这一行动目前处在第一阶段,也就是调查摸底阶段。随后还会展开督促整改阶段和清理整顿阶段。有条件的低速电动车企业下一步升级的方向,按照山东省的设想,将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或者与现有整车企业进行并购重组。那些中小规模的企业则被鼓励向汽车零部件配套领域转型。当清理整顿阶段在今年年底完成的时候,无法达到标准的企业将被清理,并严禁生产、销售未取得认证的低速电动车。也就是“大的(企业)升级,中的转型,小的关停”。

有业内人士预计,按照这样的情况来看,未来的低速电动车即便依然存在,那么和现有的产品相比,也可能会发生本质上的变革。

低速电动车国标难出炉

“我们热切期盼低速电动车国标出台啊。”这是记者在采访山东一家头部低速电动车企业时,负责人发自内心的呼声,“低速电动车的国标真是千呼万唤难出来,我们已经等待3年多了。”

国标出台前的门户清理

此次山东省工信厅出台的《通知》,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颇有些清理门户的意味。在国家六部委发布《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后,实际上作为低速电动车生产大省的山东压力很大。“山东省的《通知》出台之后,将净化市场环境,这样在国标出台之后,组织实施起来就会相对简单一些。”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清理门户也有相当的阻力存在。很多低速电动车企业,在当地都算是缴税大户,不仅如此,这些企业还都吸收容纳了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要各地地方政府对这种“心头肉”下狠手,终究是需要一些勇气的。

从《通知》内容不难看出,山东省对低速电动车企业并非简单关停了事,明显还有着自己的打算。一直以来,山东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汽车产业强省,虽然在商用车领域,有重汽、中通等企业存在,山东省绝对是国内排名靠前的商用车大省,但山东省并没有具备同样知名度的乘用车企业。类似状况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中也有出现,山东省在传统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中有很多响当当的企业,但以电池、电机、电控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就没有那么耀眼。所以山东要想向汽车产业强省迈进,最高效的补齐短板的办法就是推动条件好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升级生产新能源汽车,或者至少能够与现有国内汽车集团“合纵连横”,把条件一般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配套方向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