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续航隐忧反助新能源市场混动迅速崛起(2)
特点二、插电式混动的快速崛起
根据中国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7.48万辆,同比增长3.2倍,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销售2.97万辆,占据大盘总量的39.7%,同比超过增长8.8倍。
另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出插电式混动的发展势头。201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76万辆,其中纯电动为1.46万辆,插电式混动为0.31万辆,其中插电式混动只占大盘总量的17.2%。
插电式混动之所以可以有着比纯电动两倍还多的增长速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插电式混动有着更强的实用性,可以解决“里程焦虑”和“新能源基础设施不足”的现实课题。在上海新能源补贴政策车型名录中,上海市民可以选择的车型有很多,比如荣威550 Plug-in、东风日产的晨风 、北汽E150 EV等车型,而比亚迪秦技术最弱,纯电模式续航只有70公里,之所以销售成绩最好,就是因为在燃油模式下可以实现300公里左右的续航。
销量榜单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丰田成为跨国品牌中的唯一存在。在插电式混动布局上领先大众、福特、通用等巨头。从丰田对混合动力技术的重视程度,可以窥见其战略意图——在大众、通用等T+D动力组合强劲之风下,押宝混动技术,进而在未来实现对大众、通用动力总成技术的“截胡”。随着2015年丰田新品信息的露出,丰田混动车型将从凯美瑞的B级车市,扩展至雷凌 和卡罗拉这样的A级车市。
可以预见,2015年,因为自身优势,插电式混动还将继续高奏凯歌,继续跑赢纯电动汽车增长。
特点三、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面临挑战
在这张新能源销量榜单中,大部分电动车均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主要技术路线。当初将“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带入中国的就是System A123公司。目前上汽、广汽等车企都采用的System A123公司技术支持的“磷酸铁锂”,比亚迪引以为傲的“铁电池”技术其实也是“磷酸铁锂”电池,但现在,挑战来了。
磷酸铁锂电池面临的第一个现实挑战就是三元锂电池的崛起。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157瓦时/公斤,但单体电池成组后能量密度则降为100瓦时/公斤,最后再将电池组应用到汽车上,在实际道路上所表现出来能量密度比也就90左右。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要求是大于150瓦时/公斤”的要求,磷酸铁锂电池无法满足现有要求。
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比可以达到170瓦时/公斤,意味着搭载同样重量的电池,汽车可以多行驶1/3左右路程。此外,目前的三元材料采用的是1:1:1的稳定结构,同时通过电解液以及特殊的陶瓷隔膜技术制作,明显提高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能。
当前不少主机厂越来越青睐以三元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的动力锂电池,传统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正在遭到摒弃。比如宝马,宝马在合资品牌芝诺的电池技术选择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而其旗下的i3和i8则选择了三元锂电池;北汽新能源上市的EV200和ES210两款电动车,就抛弃了此前北汽E150EV则搭载磷酸铁锂电池,选择了“三元锂”电池技术路线。
磷酸铁锂电池面临的第二个长远挑战是锰酸锂电池的流行。在国内磷酸铁锂之风大盛之下,日韩却悄悄地把锰酸锂电池成功的应用到了电动汽车上,逐步成为主流动力电池;在磷酸铁锂的诞生地美国,通用电动汽车Volt和福特汽车都相继选择了LG的锰系电池,代表磷酸铁锂先进水平的System A123公司和Valence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不仅被美国车企所抛弃,System A123公司最终还以破产告终。
特点四、城市还是乡村?
在“农村OR城市”的定位路线抉择上,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正在迎来解放。这就为什么在这张榜单上,众泰可以占据两个席位(知豆E20排名第2,云100 排名第8)的核心原因。与城市市场截然不同的是,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有着鲜明的低速电动车消费倾向。主要是因为低速电动车尺寸小、价格低的特点,提供了一种更为低成本的代步刚需的解决方案。众泰云100 的销量也证明这一市场的重要意义,去年10月上市,12月份销量就冲刺到2224辆,成为新能源汽车“农村包围城市”的一个案例。当然,关于这一点目前刚刚开始,需要进一步观察,不做更深入的解读。
从这张榜单,自主品牌的表现着实引人注目,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希望,但才刚刚起步。那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正是前进中的中国新能源车市,最恰当不过的写照。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