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苹果要造iCar说起:互联网公司造车靠谱么?
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正在秘密开展一项代号“Titan”的项目,计划打造电动汽车。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约1年前批准了该项目,授权苹果产品设计副总裁史蒂夫·扎德斯基(前福特汽车公司高管)组建不超过1000人的汽车研发团队。团队成员中,包含前梅塞德斯-奔驰研发部门总裁兼CEO约翰·容维尔特,以及多名来自特斯拉、传统整车及零部件公司的工程师。本周,苹果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增至7750亿美金。我们的观点如下: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想造车?——下一个移动入口之争。汽车产品单车收入高、市场空间大;更重要的是,用户(驾驶员)长时间处在车内,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应用场景。手机、电脑、电视等逐步互联网化之后,入口之争愈发激烈,汽车可能成为下一个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兵家必争之地。未来的汽车,可能由“四个轮子+两排沙发”,演变为移动电脑——即“互联网汽车”。
互联网汽车的“核心关键点”在哪里?——无人驾驶。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的主要原因是,用户“打电话+发短信”的需求转向“上网+娱乐”。而当前汽车的发展状态是,驾驶员的时间和精力主要被“开车”占据,安全性原因导致驾驶员不被允许上网和过多娱乐。换言之,汽车当前的主要功能依然是把人“从A地运到B地”,而非“上网+娱乐”。因此,在无人驾驶技术相对成熟之前,互联网公司造车仍不具备颠覆传统公司的胜算。伴随技术进步和时间推移,无人驾驶技术必将成为未来方向。一旦进入“无人驾驶阶段”,互联网公司造车的优势就会显露出来,或者说,汽车产品可能进入新一轮革命期。因此,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的汽车制造巨头,都在积极努力备战“无人驾驶”。
造车变得更容易了吗,为什么会出现新一轮造车热潮?——客户需求+新能源汽车技术。1)尽管无人驾驶技术应用还远不成熟,但司机依然存在上网和娱乐的需求和意愿,而这恰恰是互联网公司擅长的。2)新能源技术简化了车身结构,使外行造车成为可能。
新能源汽车真的是互联网公司造车的万能解药吗?——难度不小。我们认为:1)从当前技术进展来看,难度依然很大。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技术难点转移,但难度系数并未下降。传统汽车PK的是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总成技术,而新能源汽车PK的是电池技术和成本。车用场景不同于电脑和手机,充电的便利性不足,也就需要电池能量密度显著提升,电池及其成本控制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关键点。2)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成熟度依然偏低,扣除补贴和牌照因素,多数锂电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吸引力并不大。新能源技术点燃了互联网公司造车的希望之火,但如果没有对电池技术的突破,互联网汽车仍需时日。
谁能笑傲江湖?——兼具制造业基因 + 极具互联网精神。新能源汽车和互联网汽车都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我们亦期待着行业的变革。
从参与方看,传统汽车制造公司转型和互联网公司进入两种方式可能长期并行。我们认为,最终能够在“互联网汽车”领域获得成功的公司,需要具备如下特征:1)有良好的制造业基因,汽车产业链长、产品生命周期久,制造业基础对于造车非常重要;2)极具互联网精神,能够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并对产品形成快速迭代。传统汽车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如具备上述两种特点,均有可能取得成功。在“互联网汽车”的道路上,互联网公司和传统汽车巨头很可能是竞合(竞争+合作)关系,如果一家互联网公司完全不具备制造业基因,单纯依赖代工,其对产品质量和制造业的话语权会显著削弱,成功率亦显著下降。我们更看好如下两类公司:1)积极转型的传统制造业公司,主动拥抱储备互联网技术,更多倾听消费者。2)具备一定制造业基因,充分了解消费者,且具备高速技术迭代能力。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