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将成发展方向 配套法规还要等多久

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已经在全球汽车业及政府间形成共识。2017年,各国再次将自动驾驶汽车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上日程,自动驾驶方面的立法已经成为今年新的国际关注点。

自动驾驶将成发展方向 配套法规还要等多久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报网配图

2月26日,美国交通部部长赵小兰表示正在重新审视奥巴马政府颁布的《联邦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特朗普政府希望政策是安全、高效技术的催化剂。

2月27日,英国政府公布新的保险法规,要求同一保险单必须同时承保自动驾驶汽车和车上人员的权益。

今年的两会上,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自2016年提交《加快自动驾驶立法的提案》之后,再次将关注点放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议题上,提交了《关于审慎开放地图精准测绘,降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壁垒的提案》。

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已经在全球汽车业及政府间形成共识。2017年,各国再次将自动驾驶汽车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上日程,自动驾驶方面的立法已经成为今年新的国际关注点。

■为什么是2020年

作为当下汽车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自动驾驶的讨论热度似乎比新能源、智能互联还要高。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自动驾驶作为未来要实现的目标,而且这个未来并不遥远——2020年。几乎所有涉足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2020这样一个时间点。或在2020年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或在2020年实现自动驾驶普及。为什么是2020年?这一年让全球驾驶生态发生质变的原因是什么?

曾提出“智能汽车就是可以酒驾的汽车”观点的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智能化开发中心软件开发所副所长易纲博士认为,“智能汽车”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智能汽车的初级阶段,即辅助驾驶阶段;第二阶段是智能汽车发展的终极阶段,即完全替代人的无人驾驶。

易纲告诉记者:“无论是按照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还是按照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的分级,2020年都是第三级技术实现的时间节点,即自动驾驶系统基本可以接管所有操作,但驾驶员要对系统提出的支援请求做出应答,否则系统会要求驾驶员接管车辆的操作。这一技术的实现将足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争议焦点:如何认定责任方

智能网联作为汽车产业的一项革新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技术方面仍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之产业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全球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国家或专家团队在制定与智能网联发展相关的政策标准。

从今年开始,各国政府纷纷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的立法工作。

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丰田、通用、沃尔沃、lyft(美国第二大汽车应用)等公司高管参加了美国众议院下属负责电子商务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召开的一场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听证会。具体听证内容是关于目前汽车企业以及互联网公司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发展和战略部署。据悉,听证会上重点讨论了如何修订《美国联邦车辆安全性能标准》,允许自动驾驶车辆合法量产上路。

就在美国听证会十天之后,英国新出台了《汽车技术和航空法案》,旨在在自动驾驶汽车普及之前,帮助保险人和保险公司简化保险流程。据了解,同一保单承保车辆和乘客会给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施加更多压力,因为他们必须在发生事故时承担赔偿责任。在发生事故时,为了加快事故赔偿速度,英国政府将首先考虑消费者的权益。此外,近日德法两国也联合批准允许在跨边境的70公里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日本在自动驾驶法律法规方面进展速度一直领先。按照其去年制定的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今年将放宽无人驾驶汽车与无人机的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纯自动驾驶汽车进行路试。自动驾驶汽车(有司机)在2020年可以上高速公路行驶。

易纲认为,目前对于自动驾驶立法标准的推进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认定责任方。“法律法规的建立不仅仅是几方利益的博弈,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晰地认定责任方是谁。这是自动驾驶立法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这不仅仅会涉及到法律层面的问题,还会涉及道德方面的问题。”

易纲告诉记者,国外对智能化测试与示范区的运行十分重视,这也是实现智能化汽车安全运行和测试的必要支撑。通过搭建模拟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化信息处理平台,为智能互联、智能驾驶等技术建立试验验证环境。目前北美、欧洲和日本都已经有示范运行区开始运行测试。

■国内:加快自动驾驶立法

关于自动驾驶,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即产业的发展受到法律法规的掣肘。

在2016年两会上,李书福就提交了《加快自动驾驶立法的提案》。李书福认为,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是智能互联汽车的三大技术,而自动驾驶正是三者融合的方向。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到,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未来十年国家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领域,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到2025年要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

李书福曾在提案中指出,未来10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半自动驾驶或高度自动驾驶汽车走向市场。但是,目前各国及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试验及随后的大规模推广还存在着各种不太合理的条款。研究分析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识别并着手修改阻碍自动驾驶发展的相关条款,已经刻不容缓。

“比如:公安部可以负责制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相关法规,重点研究如何允许驾驶员在车辆自动驾驶情况下,双手离开方向盘,从事驾驶以外的活动,如睡觉或工作;工信部可以负责制定车辆安全与涉及车辆安全强制认证要求;质检总局可以负责制定产品召回中关于产品安全的要求,裁定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事故所涉及的民事责任归属以及自动驾驶模式下是否不再适用刑事责任问题等课题的研究。”在李书福看来,自动驾驶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应提前判定可能发生的问题,尽早进行立法的预案工作。

“从我国目前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立法推进情况来看,目前国内还未真正展开法律法规方面的讨论,国内缺少法规标准的顶层设计。一方面,智能汽车标准尚未形成;另一方面,高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也面临法律法规的制约,需要对相关条款进行调整。”易纲告诉记者,智能驾驶需要车与车、车与路等的信息交互,车辆根据信息自动控制车辆自身的驾驶动作,“自动驾驶汽车是否能够正常上路行驶,不仅仅是汽车本身是否具备技术实力,还要考虑汽车与行人、道路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领先的汽车厂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智能网联发展规划,并已经开始实施。但是缺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规划,智能驾驶始终难以实现。我国的地形和路况都十分复杂,国家应该在各地道路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