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战略疫情不改 九大跨国车企在华国产新能源车型盘点

随着国六排放法规的推进,以及中央及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的不断加码,也倒逼车企加速电动产品布局步伐,因此,跨国车企在中国的电动化布局也未因为疫情的发展而推迟。

疫情不改电动化战略 九大跨国车企在华国产新能源车型盘点

此前,多家业内分析机构及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企业均预计2020年将有望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爆发式发展的元年。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全球汽车供应链受到影响,2020年将是车市非常艰难的一年。不过,近日已有多家跨国车企高管纷纷表态疫情不会影响公司电动化战略的投资与布局。

近日,大众CEO赫伯特·迪斯表示,疫情不会影响大众汽车集团电气化战略的推进。2020年-2024年,大众汽车集团将向混合动力、电气化和数字化领域投入600亿欧元,其中330亿欧元用于电气化领域支出。

3月19日,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也表示,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他预计疫情爆发不会影响对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等先进技术研发的支出。

此外,目前,尽管国际疫情形势依旧严峻,但中国疫情情况已经基本稳定,新增确诊病例已转向境外输入为主,国内车企(包括湖北车企)基本可以恢复生产。

随着国六排放法规的推进,以及中央及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的不断加码,也倒逼车企加速电动产品布局步伐,因此,跨国车企在中国的电动化布局也未因为疫情的发展而推迟,以下是电池网(微号:mybattery)梳理的九大跨国车企在华国产新能源车型:

跨国车企在华国产新能源车型盘点

特斯拉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动工,年底极速投产,从动工到交付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这是特斯拉在中国建造的第一家超级工厂和在全球建设的第三家超级工厂,也是中国首家由外国汽车制造商全资拥有的电动汽车工厂。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入门款Model 3,但第二款国产车已敲定。3月15日上午,特斯拉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新车型Model Y发布会,预计最早交付时间为2020年秋季。据悉入门款Model Y也将在上海工厂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厂制造总监宋钢在今年初曾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零部件本地化率是30%左右,计划到今年7月提升至70%,年底国产Model 3将实现全部零部件国产化。

大众

2019年11月大众发布最新规划,计划10年销售2,600万辆新能源车,其中MEB规划2,000万辆。

大众计划到2025年国产40款新能源汽车,交付150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MEB将是未来主力车型平台。

根据规划,大众将会在2022年对全球8家大型的制造工厂进行改造,使其变成专门生产电动车的工厂。在这8家工厂中有两家来自中国,分别是大众与合作伙伴一汽大众共同运营的佛山工厂,以及大众与上汽共同运营的安亭工厂。

2019年10月31日,在“遇见新大众”的品牌活动中,大众宣布将会有两款ID.系列车型进行国产,其中ID.3将由上汽大众国产,ID.初见则由一汽-大众国产。

2019年11月,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首个专为MEB平台车型生产而全新建造的工厂——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正式落成了。预计到2020年底,上汽大众安亭工厂、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均将开始量产MEB车型。

2020年3月3日,大众汽车举行线上发布会,对今年下半年即将发布的大众ID.4进行了预告,同时发布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版途锐R、第八代高尔夫车型。据悉,大众ID.4车型将会在今年年内开始发售,并在中国安亭工厂、美国田纳西查塔努加工厂以及德国兹威考工厂三地投入量产,大众预计该车型到2025年的产量将会达到150万台。

此外,奥迪一直是大众汽车集团的利润贡献大户,在今年,奥迪旗下首款电动SUV——奥迪e-tron将在一汽-大众的长春工厂国产。

宝马

2020年是宝马的“新能源车之年”和 “品牌之年”,宝马会向中国市场加速推出17款新产品。

其中,作为宝马在华投产的首款纯电动车,纯电动BMW iX3将在年内在华晨宝马沈阳工厂投产和上市,并从中国出口到全球市场。

到2020年底,宝马将提供6个车型系列组成的新能源车产品阵容,包括2款纯电动车型(i3、iX3)和4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X1、X5、5系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以及i8)。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到2023年,宝马集团新能源产品线将拓展至25款,其中超过一半为纯电动车型。

除了华晨宝马,宝马集团在华第2家合资公司光束汽车已取得营业执照。据悉,2019年11月29日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合资的光束汽车项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51亿元人民币,该公司将在我国研发和生产电动车,其中就包括MINI电动车,并计划在2020年正式投产,年产能16万辆。

奔驰

2019年下半年,奔驰宣布在产品发展路线上进行重大调整,将对未来所有研发的车型持续进行电动化开发。

在电动化领域,奔驰计划到2020年底,推出5款纯电动车型和20多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预计届时纯电动车型销量将占其总销量的15%至25%。

3月13日消息,梅赛德斯-奔驰旗下EQ电动科技品牌的首款车型——全新梅赛德斯-奔驰EQC纯电SUV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56.38万元起,官方称其成为中国市场首款国产豪华纯电车型。

据悉,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总投资119亿元的北汽集团北京奔驰顺义工厂计划今年9月完成改扩建工程并投产,自动化率达到90%,或将生产EQC纯电SUVC。

此外,早在2010年,戴姆勒公司就和比亚迪合资成立了腾势新能源,并于2012年发布产品“DENZA腾势”。旗下首款车型腾势300于2014年上市,并在2017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电池等方面的升级。

通用

3月5日,通用汽车举行了电动汽车日活动,在活动上,通用汽车CEO Mary Barra公布了通用最新的电动计划,她表示通用将在2025年前投入超过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85亿元)用以开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还将在2023年前推出20款电动汽车。

通用汽车还发布了搭载Ultium专属电池的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有消息称通用中国将很快引入通用第三代电动车平台及相关车型,并将落户上汽通用湖北武汉工厂,基于这一平台的电动凯迪拉克将最先在武汉进行量产。

3月12日,上汽通用汽车发布了“五年计划”,宣布从2019~2023年,将推出60款以上全新或改款车型,包括超过9款国产全新插电或纯电动车,覆盖轿车、SUV和豪华车所有主流细分市场。

现代

2019年年底,现代汽车便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即“2025战略”,其中确保在电动化领域的领先实力为重要方向之一。现代汽车计划至2025年,将电池电动车及氢燃料电池车的全球年销量提升至67万辆。同时,现代汽车计划不断提升电动车在产品阵营中的比重,预计在2025年前推出44款电动汽车,2030年起,在中国、韩国、美国、欧洲等重点市场,积极推进新车实现电动化。

北京现代电动车领域自2016年以来已经相继推出了7款新能源车,在合资车企中率先实现了EV、HEV、PHEV三大新能源领域全部量产。

继纯电SUV昂希诺之后,3月10日,北京现代在线上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菲斯塔纯电的售价及“拥车无忧”计划,同时新车正式开始交付用户。作为北京现代在纯电领域推出的首款轿车,菲斯塔纯电动的到来,意味着北京现代在新能源领域的步伐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除了菲斯塔EV,北京现代在2021年还将推出一款名为NEC的纯电动车,定位高端电动车。

此外,2019年4月,现代汽车还增加其中国子公司的资本,主要用于重庆工厂从内燃机厂转变为电动汽车工厂。

丰田

按照丰田的全球战略,从2020年开始公司将陆续推出10款纯电动车,其中6款是基于e-TNGA架构的全球车型。针对中国市场,丰田也曾表示会在2025年之前推出10款电动化产品。

一汽丰田在2018年对天津泰达工厂进行扩产改造,将新增12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

今年1月份,一汽丰田天津新能源工厂项目已经批准建设,在年底前将取得明显进展。该项目计划生产混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年产能达20万辆,预计包括奕泽纯电动、奕泽插电混动、亚洲龙插电混动等车型。

近日,广汽丰田以9.2亿元拿下新地块,投建第五生产线,按照该地块“竞得人须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年产规模大于20万辆”的出让要求,广汽丰田将新建年产2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新工厂。

就在3月25日,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3.45亿元,比亚迪和丰田汽车各持股50%。去年7月,比亚迪与丰田宣布,将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车型将使用丰田品牌,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本田

本田并没有制定激进的电动车计划,其目标只是减少碳排放,并不会执着于开发电动汽车。

2019新年媒体大会现场,本田中国发布了未来在华新能源产品规划,到2025年以前在华投放不少于20款电动化车型。

2019年10月份,广汽本田推出了旗下首款纯电动SUV——VE-1。

东风本田具备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的第三工厂已经于2019年4月12日建成投产,可生产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在内的多款新能源产品,一期年产能为12万辆;广汽本田在2018年10月底宣布投资29.9亿元建新能源工厂,建成后预计年产能达12万台。

FCA

1月20日,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FCA)表示,FCA集团正计划与中国台湾高新科技企业富士康集团成立合资企业,合作研发、生产电动汽车,并将率先投入中国市场。

此前,FCA与法国PSA集团宣布将合并,新成立的FCA-PSA集团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根据FCA最近公布的五年计划,到2022年,菲克将投资90亿欧元,为至少30个全球车型提供一个或多个电动化版本,包括中度混合动力汽车、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2019年成都国际车展上,Jeep旗下首款中大型插电混动SUV——全新Jeep指挥官插电混动版首秀,广汽菲亚特副总经理杜德康表示:“全新Jeep指挥官PHEV是Jeep全球首款新能源车型,也是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  

结语:以上跨国车企,除了通用还未公布具体车型以外,其他八家车企的在华国产或计划国产的车型均瞄准个人消费者,采用三元锂电池,且除了特斯拉以外,均采用国内电池供应商,并且宁德时代也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宁德时代于2月3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特斯拉签署协议,宁德时代将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供货有效期限为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跨国车企电动化进程不断提速,供应链预计也将加快国产化,为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企业带来发展新机遇,但同时,也给自主车企带来了较大压力。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企业超过14万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自2012年起保持稳定增长,历史新增最多年份2018年新增新能源汽车企业超3.4万家。

在众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中,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新能源生产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也将有更多企业突破重围,有机会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