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车企跨入共享出行“新赛道” 剑指无人驾驶(2)

另一类共享出行业务模式为分时租赁,车企直接投资并运营共享汽车。重庆力帆控股旗下的盼达用车、上汽推出的EVCARD以及北汽投资的多家分时租赁平台皆

另一类共享出行业务模式为分时租赁,车企直接投资并运营共享汽车。重庆力帆控股旗下的盼达用车、上汽推出的EVCARD以及北汽投资的多家分时租赁平台皆属此类。

大部分分时租赁汽车都采用纯电动车型,有业界人士分析,车企可以通过分时租赁平台消化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推广。对于车企而言,依靠私人用户购买或无法满足双积分的要求,而通过分时租赁平台运营部分电动汽车,则可以获得新能源汽车积分。

据了解,分时租赁的收入来源包括汽车租赁收入、二手车出售收入、广告收入、数据分析收入等。然而目前由于使用者规模还较小,数据规模不成体量,同时参与分时租赁的汽车多数为新能源汽车,残值有限,所以目前租赁收入是分时租赁的主要收入源。

而无论是网约车模式还是分时租赁模式,共享出行的本质是互联网+服务,未来的发展模式或许是巨头对运营管理模式、产品技术的打造与打包输出。

共享出行互联网+服务的模式仍然包含了企业必须支出的各种成本费用,若想盈利,需要不断增加订单量,刺激用户需求。而实际上由于共享汽车的投放数量受制于成本的压力,企业每投放一辆车就会带来总成本的增加。所以企业在车辆投放上需要谨慎思考,车辆难以达到全城密集覆盖。这最终考验的是一个企业线上和线下运营的匹配能力。

传统车企与互联网等科技企业联手布局共享出行,一方面借助科技力量能促进汽车智能化发展,同时共组的共享出行公司有望实现出行数据共享,进一步为车企的汽车网联化、智能化提供数据支持。另外,阿里、腾讯和苏宁作为互联网和零售业龙头公司,其强大的导流能力将为共享出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保障。

智能与共享同发展 剑指无人驾驶

实际上,本次三大央企汽车集团联合苏宁、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组建T3出行公司,先期进入网约车市场,仅仅是个切入点。在布局共享出行服务的同时,各车企也正在加码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

一汽集团总经理奚国华表示,T3出行将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三家龙头车企联合相关领域合作伙伴,将瞄准未来无人驾驶运营,以网约车市场为切入点,共同打造基于国家信息及交通安全和云计算平台的智慧出行服务。

与此相似的是,在2月22日戴姆勒与宝马联合宣布合并各自易董出行服务公司时,宝马CEO Harald Krueger表示:“(新合资公司的)五大服务的合作会越来越紧密,最终形成以纯电自动驾驶车队为基础,自主充电和泊车随行的单一出行服务系统。”

“当你在工作时可能有10小时不需要用车,那么你的车完全可以在那段时间为你工作。把它放入一个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车队提供移动出行服务,它就能为你赚钱。”这是大众汽车首席数字官Johann Jungwirth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为共享汽车描述的场景。Johann Jungwirth更进一步强调,从私家车到共享出行模式的转变,“移动出行服务”模式的诞生,将是未来汽车工业最大的颠覆性方案,并将完全改变汽车乃至整个交通出行领域的游戏规则。

事实上,大众也提出了2025年将转型成为“一个优秀的全球智能出行服务提供商”,并宣布在中国投资约15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数字化和全新移动服务领域。

这些车企转型的出行服务提供商们,尝试网约车、分时租赁、甚至是会员制等各种出行服务,其中都有关于无人驾驶的设想和规划,如今的各种尝试,可能都会通向“无人驾驶的共享智能租车出行服务”。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2020年是大部分整车厂实现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商用或量产的目标年,随着L3级自动驾驶的广泛落地,车辆能够实现更大程度的自动驾驶功能,离车企们共享汽车无人驾驶的终极目标也就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