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补贴乱象:车企垫付数十亿补贴无从讨要
在轰轰烈烈的新能源车企“骗补”彻查风波余音未消之时,带有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各地新能源补贴政策依然存在,地方补贴乱象甚至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车企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到目前为止,2014年和2015年的国家补贴和绝大多数地方补贴仍处于亏欠状态,累计金额达到数十亿元。“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可想而知,我们的资金周转压力有多大,企业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关键点。”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
即使国有车企也同样面临着补贴不兑现的情况。“哪怕按照地方要求设立了独立法人的全资销售子公司,到兑现补贴时,有些地方政府也会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这些都不会出现在具体的文件里面,”某国有车企负责人表示。
《证券日报》根据各地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归纳可见,各地政府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存在着譬如要求设立本地企业、要求补贴对等交换、地方设立独立目录、金额计算和主管部门纷杂等诸多问题。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已成为横亘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前的最大挑战。目前,我国各地方政府对新能源车设置了多种准入限制,在新能源车示范城市上牌照都不容易,在限牌城市或非示范城市就更加寸步难行。
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刚公开表示,国家应大幅度降低或直接取消地方新能源车补贴,而把这部分资金用到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如果新能源汽车在只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前提下能卖好,那才是真本事,靠地方的加倍补贴来卖好车不是长久之计,也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要求设立本地企业
梳理2013年-2015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39个城市(群)、88个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先后推出的推广办法和补贴细则。《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大部分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的出台实施,并不意味着与中央政策无缝对接,更不意味着外地车企可以迎门而入。在地方利益的干涉下,地方政策出现了诸多扭曲变形。
且不说地方区划的隐性门槛,各种明文规定就足以将外地车企屏蔽出局。最明显的一种是,制定向本地企业倾斜的政策,给本地“劣币”企业驱逐“良币”对手构筑了空间。福建省漳州市就明文“优先采购本地新能源汽车产品”。
记者查阅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本省配套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申请本省配套补助资金,需要提交“车辆安装使用省内企业生产的电池、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凭证”。
事实上,实行“特惠模式”的不仅是福建,深圳市也公开表示“电动专用车必须配套本地核心零部件才能给补贴”。
还有一种变相“交门票”行为则显得更为隐蔽和昂贵---要求申请补贴的企业必须在当地设立独资的汽车销售机构。厦门市规定,外地企业必须在厦注册登记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汽车销售机构。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明文规定了注册金额。譬如深圳市,规定申请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对象有三类,其中“非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需要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资销售子公司,“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
“你会发现全国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在各地成立分公司,专门为了领补贴用的。”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如果说成立销售公司还算简便外,有的企业为了获得地方政府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机构的采购订单,就需在当地设立组装厂。以比亚迪为例,除深圳总部外,已分别在北京、上海、西安、惠州、韶关、杭州、宁波、商洛、长沙、大连、南京、梧州、青岛等城市设有生产基地。
一家国有车企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哪怕是设立了独立法人的全资销售子公司,到兑现补贴时,有些地方政府也会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这些都不会体现在具体文件里。
“云南管理新能源汽车部门和发布补贴部门是不一样的,财政说没有钱;武汉和云南一样,部门意见不统一,我们没法卖车;河南迟迟不出政策,但本土的企业是可以卖车,享受补贴;杭州、南京、南通、常州等地,2015年不是按补贴发放政策来兑现,拖欠消费者补贴,2016年地方政策迟迟不落地,”该名负责人表示。
要求补贴对等交换
如果将比亚迪新能源工厂建址连成一线,就会发现“BYD”的旗帜已经遍插大部分重点示范推广城市:深圳、武汉、杭州、长沙、西安、天津、大连等。
《证券日报》记者在天津市调查时发现,当地的新能源公交车基本上均来自于天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当时允诺天津市政府要投资13亿元建组装厂。”一位当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比亚迪新投资的项目主要是新能源客车,与当地的投资建厂协议一旦签下,很快就可以获得地方的新能源公交采购大单,紧接着便是出租车、公车,再打通私人市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与私家车相比,公交、出租车这些领域与政府关联更紧密。这些项目的达成不仅仅关乎一单生意,还承载着当地新能源项目考核体系中的政绩考量”。
在比亚迪同样设有生产基地的西安市,“地补政策”已经到了“量身定做”的程度。
《西安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参与西安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汽车生产企业,在其所在地政府须出台新能源汽车补助政策,否则在西安无参与资格。
同时,西安市负责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人士还进一步表示,西安产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其他城市拿到多少补贴,西安就会按比例回补给该城市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言下之意即是,外地车企在西安拿多少地补,比亚迪要在这些车企所在城市拿回来。
在一位规模较小的民营新能源车企负责人看来,比亚迪的大手笔投资,重金掷下固然能够有效突破地方保护的大网,但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比亚迪自身来说,也是冷暖自知。某位比亚迪内部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这种不惜重金设立销售企业和生产企业,拿投资换市场的作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上述人士称,此前在美国为了销售K9大巴等新能源汽车,往往都需要在当地投资建厂以飨当地政府。然而一个是国界,一个是省界,横亘的壁垒和解决的方式居然如出一辙,着实令人唏嘘。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