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风云变幻 细数整车企业与动力电池厂分与合
车市整体低迷叠加疫情冲击,今年一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腰斩,但国家接连出台政策力挺新能源汽车消费,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公布,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远期需求乐观。
近日,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增长到12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6%;全球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823.2GWh。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优质产能问题一直备受车企关注。松下电池供应不足,限制了特斯拉Model 3的产量;LG化学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奥迪下调e-tron车型产量,并推迟e-tron Sportback版量产时间;LG化学欧洲工厂无法正常供应电池,捷豹计划关闭I-PACE电动SUV相关生产线一周;LG化学暂停中国工厂的生产工作,影响沃尔沃电动化布局……动力电池减产俨然成为目前制约新能源车企产能的主要因素。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已进入快速成长期,车企及电池厂正在通过不同方式获取这场战争“入场券”,分与合不断上演:一是车企补短板自建或与电池企业合资建动力电池工厂;二是动力电池巨头保地位扩张突围,以期进入更多车企供应链。
车企集体自产动力电池
谈起国内新能源车企自研自产电池,首先要提到比亚迪。比亚迪自身起家就在于电池,而后涉足汽车界,2018年开始,比亚迪尝试开放电池给外部企业来重夺动力电池市场地位。早在2019年比亚迪就表示,预计在2022年前后,把动力电池业务整个分拆出去并独立上市。2020年初公司亮出“杀手锏”,3月29日向全球正式推出“刀片电池”,在业界引发强烈反响。
除比亚迪外,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独立出来的蜂巢能源也在加速市场扩张,在2019年的产品及战略发布会上高调发布高速叠片电池、无钴电池和四元电池三款产品,公司还规划将于2025年在全球实现约100GWh电池产能布局,包括中国三地工厂共76GWh、欧洲制造工厂的24GWh。与此同时,蜂巢能源还酝酿在北美建设一个产能为20GWh的工厂。今年2月份,行业人士传出消息,蜂巢能源已获得欧洲某大型汽车集团动力电池产品的采购定点,用以匹配旗下全球版的纯电动平台,项目生命全周期全球合同量预计超过7GWh。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曾对外透露,公司计划到2022年下半年申报科创板。
另外,吉利集团也在通过收购、合建等方式搭建属于吉利动力电池供应体系。早在2014年,吉利就通过收购洪桥集团股权从而间接获得两家动力电池工厂的股份,开展电池生产业务;2017年4月,吉利全资收购LG南京工厂所有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2019年6月12日,吉利汽车宣布,其控股99%的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将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从事动力电池相关业务。
国内自主车企强势布局动力电池市场,国际车企也未例外。特斯拉正一步步扩大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投资专注锂电技术产业化的杰夫·戴恩研究团队;收购擅长干电极技术与超级电容技术的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及加拿大电池生产设备商Hibar,完成从电池技术研发、样品验证到大规模量产的全面布局。日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电池日”或将推迟到5月份,公司将在“电池日”上主推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
德国三大车企之一戴姆勒也早在2008年就开展动力电池规划,2017年10月,外媒曝出,戴姆勒计划2019年之前在欧美亚三大洲建设5座电池工厂;2018年初,戴姆勒明确提出要在全球投资100亿欧元打造梅赛德斯-奔驰电动汽车生产网络,并投资超过10亿欧元在其中建立一个全球动力电池生产网络。截止到目前,戴姆勒已经规划了9大电池工厂。
为了提升电动汽车量产级别,大众也在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动力电池来源稳定。2019年6月大众汽车集团投资9亿欧元与Noorthvolt达成合作,在德国萨克森州建立一个动力电池工厂,计划于今年开工,2023年底或2024年初建成投产。另外,为稳定动力电池的供应支撑,公司先后与韩国SKI、三星SDI、LG化学、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签署了供应协议。
不管是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等,还是特斯拉、大众、戴姆勒、本田、通用、大众等,全球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通过自建或合资的方式入局动力电池领域,而动力电池市场龙头企业又将如何接招呢?扩张突围俨然成为关键词。
动力电池巨头扩产突围
此前,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从上市公司公告及公开报道中,统计汇总了2019年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情况,统计在内的项目总计108个,其中,锂电池投资项目37个,35个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近2484.26亿元。
进入2020年,虽然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能源市场活力,但动力电池企业扩产并未停歇,为守住龙头地位,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开启扩张突围之路。
1月18日,国轩高科(002074)与柳州市人民政府、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国轩柳州年产1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公告显示,国轩柳州年产1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选址柳州市柳东新区北环高速以北,项目分两期实施,项目一期用地200亩,达产后可形成5GWh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能;二期用地200亩,新增5GWh产能,累计实现1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能。
2月26日晚间,宁德时代(300750)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拟投资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建设宁德车里湾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生产线,用地面积约1300亩,预计建设周期为两年,新增锂离子电池年产能约16GWh。
同日,宁德时代还披露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的详情,拟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不超过35个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0亿,主要用于代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三期)、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一期、电化学储能前沿技术储备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3月25日,欣旺达(300207)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公司与浙江省兰溪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新建浙江欣旺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最终注册情况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为准,以下简称“浙江欣旺达新能源”),浙江欣旺达新能源注册资本金计划10亿元,其中欣旺达拟以自有资金出资6亿元,拥有60%的股权成为浙江欣旺达新能源控股股东。据了解,浙江欣旺达锂离子电池项目计划总投入人民币52亿元,项目达产后可形成80万只/天锂离子电池的产能。
3月31日,荆门市举行2020年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49个亿元项目总投资为166.3亿元。其中,亿纬锂能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占地310亩,是湖北亿纬动力的扩规扩能项目,也是亿纬锂能在荆门布局的第四个厂区、第六期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届时湖北亿纬动力年产能可达21.5GWh以上,年产值将超过150亿元,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锂电池研发生产基地。
3月31日,孚能科技科创板成功过会,招股说明书显示,孚能科技拟公开发行普通股不超过2.14亿股(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等费用后,拟募集不超过34.37亿元,主要用于年产8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孚能镇江三期工程)和补充运营资金项目。
结语
动力电池行业变局丛生,新能源车企“搅局”动力电池市场,电池头部企业为应对“闯入者”强势扩张,“剩者为王”,动力电池格局有望被重塑。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表示,“对于众多二三线品牌来说,2020年并不是一个好年头,巨头扩张加速,优质客户被抢位,应收款不断增加,现金流极度紧张,动力电池龙头们不断下探客户渠道,通吃照单全收现象明显。实际上,我们宣称的产能和实际产能利用率差别巨大,随着补贴政策细则明朗和公布实施,三星SDI、LG化学、松下等电池跨国公司的国内装机再次被暂停,在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影响下,真正的机会属于那些有准备有实力并付诸行动的企业。2020年开始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希望价格战的硝烟渐褪,开启价值战才能赢得现在和未来!”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