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 2016年前景可期(2)

“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分明确,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使用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

“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分明确,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使用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用好财政支持政策,积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加强与建筑、市政等公共设施的统筹衔接,研究编制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规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发展充电设施分享经济。2016年,计划建设充电站2000多座、分散式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专用充电桩86万个,各类充电设施总投资300亿元。

业内认为,相关政策措施的发布,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使企业更加坚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也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

相关问题待解

“相关政策的发布体现出,国家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定位。作为新动能、新经济的重要抓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全方位推动。”在肯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崔东树也坦言,我国新能源汽车虽然发展较快,但电池产业的竞争力不足,将影响新能源汽车长远、健康的发展。

“电池技术提升失控的问题较大,外资进来时发展会很被动。因此,相关部门要采取更强力的措施,在关键材料、电池系统等共性、基础技术研发方面集中发力,以此确保国内电池企业不被边缘化。”崔东树表示,保证产业优势的重要推手是财政资金支持的公共领域对新能源车的需求引导,这样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不偏离市场需求,确保自主核心竞争力提升。

“安全始终是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崔东树认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经常发生事故,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致命的。从长远来看,国家应该建立新能源汽车强制年检制度,搭建检验平台。同时,要建立惩罚性赔偿和市场退出等机制,确保整车企业不出问题。”崔东树说。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密度、充电时间、电池寿命、电池的安全性等核心关键技术都没有大的突破,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等较高层次的需求还未涉及。”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看来,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2009-2015年的累计产量达到49.7万辆,基本完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提出的“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的目标,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过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重复研发、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技术装备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国外汽车工业早已经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全球形成了10余家汽车巨头,因此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既快又稳,并未出现一窝蜂现象。而我国除1200多家整车厂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展身手外,行业外更有数不清的厂家也跃跃欲试。”贾新光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要想更好更快发展,除了依靠政策的持续支持外,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整顿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过多的现状,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集中度,聚拢分散的研发资源,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