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让新能源汽车成为名副其实的“环保天使”(2)

如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环节,由于相关政策尚未明确要求需“带电池”报废,存在车主将报废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提前拆卸之后,再交给报废汽车回收拆解

如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环节,由于相关政策尚未明确要求需“带电池”报废,存在车主将报废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提前拆卸之后,再交给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情况;一些发展模式粗放、技术工艺落后、环保意识薄弱的回收“小作坊”干扰正规回收体系运作;对于个人用户退役电池的回收,还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予以保证,退役电池存在流失隐患。

对此,国家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解决这些潜在问题,一方面需要确保现有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各主管部门在信息共享和监督管理方面能实现合力,使得各环节管理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同时,为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的执行效果,相关部门应加大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的立法力度。

加强监管合力

探索创新模式

站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面向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势在必行。确保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的有效执行,是新能源汽车真正践行节能、环保、安全的关键。作为一项新兴事物,在推进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政府、企业及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更科学、更加切实可行的创新模式。

谈及未来如何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的有效执行、完善溯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时,李龙辉认为,需要从管理措施、标准体系完善、加强监管合力、研究刺激措施和探索创新模式五方面入手。

01

在优化管理措施方面,应进一步从企业环保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细化相关要求,引导综合利用行业有序发展;建立梯次利用行业管理机制,适时开展梯次利用电池产品认定和标识工作,引导和规范备电、储能等领域的梯次利用市场发展。

02

在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应加快动力蓄电池设计研发、生产、回收、拆卸、分类、包装、运输、存储、梯次利用等环节的标准完善工作。

03

在加强监督管理合力方面,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建立长效工作沟通机制,在管理制度完善、溯源监管、违规处罚、激励政策研究等方面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同时,指导地方加强对有关企业溯源信息上传、回收体系建设、退役电池回收拆解及综合利用等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04

研究多样化激励措施,利用已有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绿色制造等专项资金渠道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同时,探索建立行业基金或押金制度,提升各方参与者积极性。

05

鼓励商业模式探索。加强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中的应用,支持产业联盟、第三方服务机构组织建设商业化服务平台,构建第三方评估体系,形成线上线下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技术规范,完善电池残值评估和定价机制。

随着电动汽车销量不断攀升,动力蓄电池的溯源管理及规范化回收利用势在必行。为更好地保障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上下游需充分联动,进一步探索并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