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规划陆续出炉 汽车产业集聚升级获加速度

地方保护、标准不统一一直是阻碍我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瓶颈。如各地充电标准不一致,使很多城市充电桩的建设、电网工程等配套设施不成体系,系统之间不兼容。

  

伴随着生态重塑和产业转移,城市功能也面临重新分工。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长三角规划》),提出要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不久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成渝规划》)获批、《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东北振兴意见》)亦出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迎来了巨大机遇和广阔空间。

这三大区域恰是汽车产业集聚的地区,城市群协同效应下,我国东北、长三角、西南等地的汽车产业集群也有望进一步释放新的发展活力、优化资源调配和统一标准体系,进而促进汽车产业集聚和升级。

■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汽车消费

依托城市群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共识。《成渝规划》明确,建立健全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发挥重庆、成都核心城市辐射作用,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东北振兴意见》中亦言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城镇化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交通健全和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三四线城市和村镇的汽车消费潜力将逐渐释放,小型车、工程车、MPV的消费需求将增多。”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吴安表示,“这在次级城市发育不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尚不高的西南地区尤为明显。车企也要加快渠道下沉的步伐。”

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一体化将有利于资源、人才等要素的顺畅流通。正如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宗巍所说,城市群内中短距离的出行和物流需求,不可能完全依靠飞机的“点”对接、地铁的“线”贯穿,还需要汽车提供“面”联通的自由移动。

吴安说:“成渝构建多层次快速交通运输网络,也有利于当地的汽车产品进一步面向全国。”在刘宗巍看来,加大对东北高寒地区和交通末端支线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对扩大开放交流是一大利好。一体化程度走在前列的长三角地区也将借此契机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使人员跨市域出行变得更加便利。

规划还显示,长三角地区将“尝鲜”自由贸易区政策、东北和成渝城市群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这些规划思路都将有利于三大城市群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明确城市定位 优化产业布局

目前我国城市群中,很多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与之对应的是,汽车产业的布局结构也不尽合理。为此,区域经济发展中也提到要明确城市定位,汽车产业也将因此进行结构布局的优化。“从出台的城市群规划看,产业发展要和社会生态联系,通过产业链的合理分工,使大中小城市得以差异化发展。”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研究发展中心常务主任郭焱说。

相较其他城市群,长三角地区在集聚化程度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长三角规划》提出,长三角城市群要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进南京、杭州、合肥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强化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汽车等高端制造业关键领域创新。

“对应城市功能,汽车业可以将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布局在不同区域,形成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以长三角都市群为例,上海作为汽车技术研发中心、汽车金融服务中心可以发挥其技术、人才、信息优势,周边城市则可以发展汽车生产制造,或定位于零部件和原材料配套基地。”郭焱告诉记者。

成渝地区也将优化城市规模结构作为规划重点。吴安表示,随着宜宾、黔江等区域中心城市和涪陵、长寿等先进制造业节点城市的崛起,西南汽车业有望向这些城市扩散,发挥各地优势。不过他强调:“市际或省际间的产业对接和资源整合在落实中存在很大挑战,特别是中西部一些城市的人口密度还比较低。”

具有良好基础的东北汽车业则需利用都市群发展契机提质增效。明确长春、沈阳、大连等城市定位的同时,东北汽车业也在着力拓展汽车产业链,提高体制机制、管理创新等软实力。

此外,郭焱指出:“都市群内产业间的跨界合作也有望成为常态,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如长三角地区内上汽与阿里巴巴开展合作,东北基地强调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

■标准统一利好新能源和智能汽车

除立足区域特点外,三大城市群不乏诸多共性的发展内容,如绿色经济、新兴产业、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等。值得一提的是,三地区规划中均直接或间接提及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对此,刘宗巍认为:“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统一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将有大的突破,从而为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发展带来契机。”地方保护、标准不统一一直是阻碍我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瓶颈。如各地充电标准不一致,使很多城市充电桩的建设、电网工程等配套设施不成体系,系统之间不兼容。

此次《成渝规划》明确规定,要推动技术市场一体化,清理和消除城市间因技术标准不统一形成的各种内部障碍。“这有利于在一个城市群内形成相互兼容的充电网络,并推广相同的商业模式,从而盘活整个市场。”刘宗巍说,“当然,国家层面也应就城市群间的互联互通做好统一规划。”

环保压力下,区域内执行统一的排放标准也是大势所趋。《东北振兴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强化节能减排;《成渝规划》则指明,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严格控制规划实施区域内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统一燃油标准和排放标准有利于城市群协同治污,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实现跨区域机动车排放超标处罚,并逐步推进排放标准的统一。”郭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