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家新能源车企90%淘汰率 四大关卡泼冷水(2)
国际巨头纷纷入局,留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
关卡三:对手不但会新技能,还会合体技
同样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新入局者,部分之前被笑话“PPT造车”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也已经逐渐迈入产能布局阶段。本次上海车展,蔚来、前途、奇点、威马等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纷纷带着融资、概念车、或准量产车出现。业内预计,2017年底或2018年初,互联网车企的量产车将会集中上市。
从部分新兴造车企业的资金来源看,其中有超过10家企业都受到了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最高的政府投资占到总投资额的近40%。可以说,与地方经济的捆绑让互联网汽车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出。
这些互联网造车势力,不但有年轻人喜爱的智能网联“黑科技”,还有政府和资本的支持。而且,它们还在积极通过合作,来增加自己的实力。例如蔚来汽车与长安汽车将以合资公司形式,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销售和服务为主的全产业链体系。董事长李斌表示,蔚来与江淮的合作主要在生产端,而与长安的合资工作将投入更多精力在研发等创新层面。此外,在一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新兴势力互相结盟也是有可能性的。付强表示:“联盟的事情,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很必要的。联盟会使得产品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标准化,对消费者是福音,企业也可有效控制成本,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重要的是如何联盟。”
它们的存在,不但对于传统汽车企业是威胁,同于大量的新能源车企同行们,同样是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
关卡四:凶险的价格战
市场规模有限,又参与者众多,价格战则不可避免。
这段时间, 续航里程在200km以内的微型电动车的价格,就从原来的12万元左右,差不多拉到了6万元区间。价格战由北汽新能源率先发起,随后江淮,奇瑞,江铃,知豆,众泰等小型电动车制造商全部宣布推出新款和降价。
这只是国内部分,2020年之后,通用、福特、丰田、大众、宝马、奔驰、奥迪等国际巨头加入战局,再加上互联网造车公司的新兴势力,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各行各业的价格战结局都差不多,最后拼的是规模和资金实力,否则将会面临退出市场或者被拖垮的危险。加上新能源补贴逐年退坡,那些实力弱小的,甚至是专门为了补贴来的新能源制造企业,可以说在不可避免的价格战中毫无还手之力。90%的淘汰率,可能并不是夸张。
结语:
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光明,正当风口。但因为准入门槛低,大量社会资本和跨界企业纷纷涌入。在这种背景下,这些新能源车企面临的风浪也更大。毫无疑问,200多家新能源车企对目前的中国市场来说,确实太多了。但要闯过这些关卡,避免成为被淘汰的那90%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有思考清楚如何应付这几道关卡,后来者和投机者还请三思。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