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告别“概念”时代 五龙电动车全产业链整合价值明显
近日,国家发改委向有关部门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这份文件一经发布引起汽车行业强烈震动。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征求意见阶段已经结束,这一规定有望于今年年内正式出台。
综合来看,此次规定提出了对不少省份、企业法人及建设的要求,应该可以使之前资本对造车新势力的火热追捧降温,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告别概念时代,那些技术实力不够突出,无生产资质的企业未来应该会被兼并重组,而诸如五龙电动车等技术实力强、具备全产业链整合优势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
投资门槛提高利好有资质企业
征求意见稿从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零部件投资三个方面进行了管理说明,相关标准制定的相当严格细致,尤其对于纯电动汽车投资,更是从项目投资人、投资所在地、产品研发能力、生产规模等方面提出了细节性的监管。这意味着,未来纯电动汽车项目投资的审批难度将会加大,企业要获得生产资质更是难上加难。
目前来看,获得发改委和工信部双准入的新建车企项目有七家:北汽新能源、云度汽车、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长江汽车、前途汽车以及已经进入工信部拟新增企业目录的合众新能源。
其中,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前身是杭州公交客车厂,2013年,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注资重组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整车核心制造工厂。作为拥有“双资质”认证的7家新能源整车企业之一,五龙电动车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可被交易、可市场化的新能源汽车资质概念股。
征求意见稿明确,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开展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联合研发产品,共同组织生产,提升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该文件的核心是期望解决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之处,若能实际执行,将大为促进汽车产业内部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助于资源更加倾斜于优势企业。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规定的发布和即将实施,未来新造车势力想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资质将难上加难,政策将转向鼓励传统整车厂转型升级生产新能源汽车。所以,像五龙电动车这样的拥有新能源汽车资质的企业价值将被凸显出来,它们未来更是可以借助政策东风合纵联盟,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
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在《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前,我国已经连续推动放开汽车行业外资占比限制、降低进口汽车业的关税两大措施,来推进汽车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长远看,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下调,有望倒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过去三十余年的汽车产业政策更多偏向于保护汽车工业,在获得保护的同时也使得竞争不够激烈,在诸多环节存在低效率的产能。而竞争加剧将使得从整车到零部件再到经销商的行业集中度都迅速提升,运营效率高、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而放开合资股比限制,对接下来外资车企进入国内市场提供利好,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更容易争取成为外资车企零部件的供应商。
更深一层的是,无论是放开外资占比,亦或是降低进口汽车关税,还是《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出炉,最受益的无疑是全产业链布局的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布局有利于企业形成产业闭环,发挥整体优势,降低成本。
作为行业内为数不多全产业链布局的龙头车企,五龙电动车已完成从正极材料到动力电池到电动车设计及制造,和电动车海外推广的全产业链布局。目前,五龙电动车已拥有整车设计、以轮边电机驱动桥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生产、电池研发与生产等核心能力,并形成了从电池材料、电池、电控、整车到租赁充电服务、电池回收的新能源汽车闭环生态系统。
据了解,上游的正极材料占据锂离子电池成本的30-40%,而锂离子电池占据着整车制造成本的40-60%,由于五龙电动车控制了上中下游的生产,就意味着将生产成本牢牢掌控在手中。与此同时,全产业链生产也有利于企业形成规模优势,缩短研发周期,缩短供应链,满足产能和品控需求,同时可以更好地开拓市场。
目前,五龙电动车在中国杭州、贵州建立整车生产基地;在美国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在北京、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在天津、吉林建立了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重庆建立了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不再是传统规模和价格层面的产品竞争,而是转向了以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为依托的价值竞争。对五龙电动车而言,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成为领军车企才是全面提升竞争力和赢得市场、技术制胜的不二法门。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