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 互联网造车会一直热下去吗?(2)

从2015年10月的构想到5月22日发改委批复同意,大众与江淮的合作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具有特殊意义,即突破了汽车产业政策中规定的一家外资品牌最多只能在

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 互联网造车会一直热下去吗?

从2015年10月的构想到5月22日发改委批复同意,大众与江淮的合作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具有特殊意义,即突破了汽车产业政策中规定的一家外资品牌最多只能在国内建设两家合资公司的硬性规定。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可见一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在建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超过30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170余家,整体产能超过300万辆。而根据我国此前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原本的规划是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

当然,国内众多互联网造车企业不断加入市场,不仅让人看到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希望能够复制特斯拉在新能源车市场上的成功。但复制特斯拉的成功模式并不容易,投入新能源车行业多年的特斯拉,本身至今也并未完全实现盈利。

据悉,新修订通过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也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规定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和产品技术性能、质量保证能力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并强化了安全监管要求,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到2020年后,不仅新能源车产能将释放,新能源车补贴也将退市。届时互联网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既要与传统燃油车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要在新能源车市场中上演销量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