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拒谈的电动车退役电池,会是一门千亿级好生意么?(2)
邦普循环将回收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进行统一处理,首先将电池模组彻底放电,将电池单体拆分,再进行分类。经过测试评估、对不符合梯次利用的电池进行拆解处理。拆解分离出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组成部分,再对电极材料进行浸出、除杂后,通过离子交换、沉淀、吸附等工艺,将报废的动力电池制备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
邦普现有处理废旧电池总量超120000吨/年的产能,电池产品核心金属材料总回收率达到99.3%。
由于近年来锂电池成本不断降低,年报显示,宁德时代2020年锂电池材料收入34.29亿元,同比减少20.35%。
作为国内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头部企业之一,格林美的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在2019年才开始实现盈利,距离最初投产相隔3年时间。格林美的优势在于做废电池回收利用起家,已经积累了20年经验,此外还有家电回收、报废汽车等产业布局发挥协同作用,以此带动动力电池的回收。
目前,百花齐放的电池回收利用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让未来的市场前景依旧扑朔迷离,能否有效解决行业痛点仍是未知之数。
从商业模式来看,目前电池回收更多是依附于其他业态,梯次利用主要依附于储能、二轮车PACK厂或者电池厂,再生利用则依附于湿法冶炼厂。如果企业仅靠梯次或再生业务生存,有可能亏掉血本。
“究竟梯次利用怎么做才最有效,随着市场上退役动力电池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路线会逐渐清晰。”林伯强对创业邦表示。
04 创业者的机会在哪儿?
在“正规军”与“游击队”之间的黑白大战背后,一批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初创技术企业正在悄悄崛起。
2019年,中科院博士、正高级工程师林晓成立了博萃循环,提供电池回收全套解决方案。
据林晓透露,由于国内洋垃圾禁运、欧洲强制性电池法的发布,以及国外加速布局电池回收、ESG等产业方向,希望通过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新环节实现对强势的东亚动力电池厂商的突破。公司海外客户需求超过预期,占比超过半数。
国内电力电池的报废周期也已经很紧迫。截至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三年销量过100万,2021年前5月就已销售90万辆。
“三年前第一批年销百万辆的电动车按5-8年的使用寿命计算,也就是最早还有两年就要报废100万台车,每台车电池包按400~500公斤计,所以市面上大概在接下来三年后,每年就要报废50多万吨的废电池,这个量其实已经相当大,回收市场需要做好准备。”林晓说。
在电池回收市场上,大家更希望有成熟的技术和装备方案可以快速复制及推广,如果三年后需要建设50万吨的全国处理产能,至少在两年后要有10万吨已经运行良好的产能,且有2-3种技术路线可供选择,才可能在一年内实现五倍的扩张。也就是说,一年后至少要有2万-3万吨可供复制的成熟工艺和生产线来做电池回收。
此外,“纸面回收产能”和电池实际产量的比例严重失衡,这也是摆在初创企业面前的一大“拦路虎”。
在林晓看来,电池进入报废的周期长达五年以上,导致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纸面产能泡沫较大。
“对投资者来说,当下回收的头部企业,比如白名单企业,很多已经上市,或者不需要融资,同时,纸面产能过高、又显得供大于求;创业者的机会在于,目前还没有企业把这件事真正的做好,还有机会去尝试创新和突破,尽管很多企业可能要被淘汰,就像过去几年锂电制造产业链的发展一样,从山头林立到头部集中。”林晓指出。
电池回收领域将产生的创业机会,需要关注的还包括通过电池回收实现材料再生,进而实现产业链闭环,改变现有产业格局和利润分配。回收的技术方向会逐步跟电池材料靠拢,因为本质上电池回收是资源收集、材料再造的集合。
电池材料的收集渠道、材料再造的行业方向也会有很多新的变数,比如换电模式以后,对回收渠道的要求就会变弱,但是又会催生另一个行业需求,比如换电装备、电池资产管理等,以及是否可能在换电网点上直接将报废电池再生复用。
电池材料的收集渠道、材料再造的行业方向也会有很多新的变数,比如换电模式以后,对回收渠道的要求就会变弱,但是又会催生另一个行业需求,比如换电装备、电池资产管理等,以及是否可能在换电网点上直接将报废电池再生复用。
“我们觉得电池回收一定会有很大的技术和市场需求,现在只是刚开始。这是少有的中国企业可以从一开始就领跑的大赛道,和芯片、锂电制造等行业从跟跑开始不同,可以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一旦能持续引领国内外的回收技术和产业,闭环新能源产业链,就能打通能源、资源、材料、交通等基础工业。”林晓表示。
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下,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的前景毋庸置疑。“超百亿、千亿、甚至万亿市场规模,这只是时间问题,随着产业链的成熟,肯定能孕育一些优质企业。”
在于清教看来,尽管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但电池回收还缺乏统一定价,回收商业模式也不完善,加之“小作坊”横行,电池回收利用仍是头部企业间的游戏。“没有回收货源,这生意是轮不到你的。”
“目前对于创业者来说,电池回收的商业模式很重要,毕竟需要盈利。但也不排除有一些企业可以让资本市场买单,但至少要有一些看得见的商业模式,资本市场才愿意买单。”林伯强对创业邦表示。
对于创业者而言,一切还充满变数。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