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积分新政解读:降低单车积分 扶优做强新能源产业
6月22日,工信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下称“双积分新政”),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相比2017年9月发布的“双积分办法”,此次“双积分新政”进行了多项调整,除明确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外,增加了引导传统乘用车节能的措施,放宽了转结标准、对跨国车企和小型车型有所松绑,并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积分灵活性措施。
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双积分办法实施近2年多来,已获得了实质性进展。2019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实现销售106万辆,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行业平均油耗实际值达到5.5L/100km,较2016年下降10%以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双积分办法》的实施,有力促进了行业技术创新和新能源汽车生产推广,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是,也存在技术标准亟需更新、企业在燃油汽车节能技术方面投入不够、积分交易市场供需不平衡等问题,而这也是本轮修改《双积分办法》的原因。
那么,双积分新政的这些调整,又将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核心提示:
1、三类新能源乘用车的计算方式均有调整,单车积分下降,技术门槛更高,鼓励扩大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扶优做强新能源产业。
2、鼓励低油耗乘用车并明确了积分核算的优惠细则,并将醇醚燃料的乘用车纳入核算范围,引导传统燃料车型节能减排。
3、调整了关联企业的认定条件,对小规模企业的油耗积分核算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措施,为外资车企和小型车企减负。
4、将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从2018-2020年的8%、10%、12%,提升至2021-2023年的14%、16%、18%。
5、新能源乘用车正积分三年内可结转,随着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强制考核纳入、油耗要求进一步加严,积分有望进一步发挥市场调节价值。
降低单车积分 扶优做强新能源产业
双积分新政对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积分计算方式均进行了调整。整体来看,三类新能源乘用车的单车积分均有所下降。同时,对新能源乘用车车型核算要求更加严格,进一步扶优做强新能源产业。
此前,纯电动汽车(BEV)的积分主要根据续航里程判定,电耗满足条件则有0.5/1/1.2倍系数加成,单车积分上限为5分,也就是说,当时大部分纯电动车的工况续航达到350km,即可拿到5分。
双积分新政中,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积分=标准车型积分×续驶里程调整系数×能量密度调整系数×电耗调整系数。其中,续航在150km以上的车型标准车型积分=0.0056XR+0.4,同样续航的纯电动乘用车的标准车型积分要比以前下降一半以上,且积分上限降至3.4分。同时,新政要求综合考虑整车续航水平、整车电耗水平、电池能量密度等因素,对纯电动车型的技术门槛提出更高要求。
由该计算公式可看到,纯电动乘用车的续航里程小于100km和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90Wh/kg时,不会获得车型积分。同时,续航里程大于300km,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大于125Wh/kg之后,调整系数固定为1,不会有额外加成。
在电耗调整系数方面,纯电动乘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100km/h。按整备质量(m,kg)不同,设定纯电动乘用车电能消耗量目标值(Y)。纯电动乘用车电能消耗量目标值:当m≤1000时,Y=0.0112×m+0.4;当1000<m≤1600时,Y=0.0048×m+8.60。
车型电能消耗量满足电能消耗量目标值的,电耗调整系数(EC系数)为车型电能消耗量目标值除以电能消耗量实际值(上限为1.5倍);其余车型EC系数按0.5倍计算,并且积分仅限本企业使用。
总体而言,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积分下降比较明显,想要获得更多积分,车企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并让车型实际电耗情况更加符合目标值。同时续航里程和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有门槛也有上限,车企不必过分追求高续航和高密度,可用更多精力去把控车型质量和安全。
燃料电池乘用车方面,标准车型积分为:0.08×P,其中P为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单位为kW。额定功率相同的燃料电池汽车所获积分也要比以前下降一半,但是其积分上限则从5分提升到了6分。车企需要提升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才能拿到更多的积分。
双积分新政要求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续驶里程不应低于300km,当P不低于驱动电机额定功率的30%且不小于10kW时,车型积分按照标准车型积分的1倍计算;其余车型积分按照标准车型积分的0.5倍计算,并且积分仅限本企业使用。
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单车积分由此前的2分,下调20%至1.6分。相比以上两类新能源产品,PHEV分值下调较小,业内人士认为,这体现了对PHEV的合理支持。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认为:“把单辆车分值适当降低,跟它的技术水平比如电耗和动力电池的先进水平挂钩,这样就优化了新能源汽车单车的赋值,有助于促进我们产业的技术进步。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我爱电车网微信](http://www.itdcw.com/uploads/allimg/150421/1_1632356541.jp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