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模式渐盛行 “资质之困”困不住互联网企业的造车梦(2)

■代工模式待考谨防过河拆桥 当代工模式开始在传统车企与互联网造车企业的合作中流行开来时,这种模式是否长远可行,业界也存在意见分歧。实际上

■代工模式待考谨防过河拆桥

当代工模式开始在传统车企与互联网造车企业的合作中流行开来时,这种模式是否长远可行,业界也存在意见分歧。实际上,代工能为互联网造车企业加速实现量产梦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比如,代工的关系何以保持长久稳定?如果一旦获得资质后,互联网造车企业还会诚心诚意地把自己的技术拿来分享给传统车企吗?如果传统车企逐步在互联网、智能化、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实力得以增强,市场也逐步培育成熟后,还会甘心通过代工为别人做嫁衣吗?说白了,到了自己有实力推出一个新的“互联网+智能化+新能源”品牌时,还会容得下被代工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吗?所以,一些互联网造车企业不谋而合地选择了自建工厂与合作代工相结合的方式。

也许,在互联网造车企业正在风风火火、想方设法积极实现其量产梦的当下,谈论这些悲观色彩的话题有些不合时宜,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恐怕谁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