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发布2016年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50强
新能源汽车 中国电池网资料图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升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评估全国示范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赛迪顾问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形成“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子榜单”,“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子榜单”、“政府扶持力度子榜单”三个榜单,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实力、发展前景等,给予不同的权重占比最终形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50强”。
附表: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50强
榜单特征和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总榜单:一线城市和新能源汽车市镇具较强产业竞争力;加大引进力度的二线城市和传统汽车市镇潜力大。
全国示范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各具特色,上榜城市以四类城市为主。首先,以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其新能源汽车推广量、企业研发制造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城市经济实力均处于全国前列,具有领先的产业竞争力;其次为具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带动的三四线城市迅速成长,如金华、芜湖、宁德等城市有大中型的整车、电池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加上政府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良好发展环境;第三类为不断涌现、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省会城市,如兰州、南昌、长沙、武汉等城市,政府通过增加补贴、加大充电桩建设等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同时整合已有的产业基础、加快产业园建设,迅速提升了产业综合竞争力;第四类为拥有传统汽车产业的城市,受技术路线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对滞缓,如襄阳、长春、十堰等,但其具有相对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基础,新能源汽车产业亦具一定发展潜力。
二、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子榜单:一线城市领跑;政策引导仍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推手。
全国不同城市的推广效果不甚相同。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推广效果领跑全国,政府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不限行不限号政策、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截止到2016年底,北上深三地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均接近10万辆。此外,地方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作用明显。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成效显著,杭州市在公共交通领域大量引进新能源汽车,同时大力支持汽车“换电”、电动汽车租赁业务等创新推广模式,目前推广量已超过3万辆;合肥市出台相关政策,购买者可享受价格补贴、充电补助,以及交强险、停车费减免等系列优惠,2016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量接近2万辆。政策倾斜较弱或地方财政实力较少的城市,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的财政花费较少,推广效果差强人意。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子榜单:金华、芜湖、宁德等三四线城市抢眼;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除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的产业实力强劲外,具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的三四线城市产业链产值、产业发展前景表现抢眼,如浙江金华、安徽芜湖、福建宁德、广东珠海等地依托吉利、奇瑞、宁德时代、银隆新能源等整车、电池企业,具有较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目前各地发展新能源汽车模式仍为大型整车、电池企业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如2016年宁德市时代产值251亿元,同时发挥龙头效应,吸引十几家电池上游企业落户宁德;芜湖市以奇瑞新能源整车企业为龙头,已形成以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项目为基础,覆盖全产业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聚集区,2016年新能源产值为134.5亿元。
四、政府支持力度子榜单:省会城市步伐加快;产业基础是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近年来,多个省会城市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通过快速引进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吸引资金建设产业园等多举措促进产业发展,如南京引进100亿元建设博郡新能源汽车项目,长春引进220亿元建设产业园,兰州引进银隆电池带动工业园区建设等。与此同时,为保障本地企业蓬勃发展,产业基础是地方政府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源动力。地方政府除为本地企业给予研发端、生产端、销售推广端等的资金支持,也会在公共领域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桩、提高私人购买补贴以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辅助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全产业链的发展,如浙江金华提出“新能源特色小镇”的建设、广东惠州市政府依托现有的电池企业,积极引进整车厂等等。同时地方政府为保障新能源汽车补贴最终流向当地企业,也存在多个环节的地方保护主义。
赛迪建议:
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应抓住机遇,共同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联动,多方面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过分依赖政策扶持,政府需合理利用资金,完善支持体系,多方面促进产业发展。首先,在推广扶持方面,提高公共交通领域的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同时加快充电桩、充电站建设,逐步扩大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其次,在企业扶持方面,将重点由销售环节转向创新研发和生产环节,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加快产业市场化进程,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最后,关注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等前沿趋势,扶持如电池管理系统(BMS)、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探索如分时租赁、车电分离等新兴商业模式,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整合区域产业资源,协同创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地方政府应利用地域优势,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首先,西部城市可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利用地缘、资源、环境等优势,依托已有产业基础,引进优势企业,逐步打开我国西部乃至中亚、中东等地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区域性的产业发展。其次,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可根据自身特色,整合原材料、劳动力、技术和市场等多方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强化已有的电机、电控、整车等产业基础,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最后,地方政府应借此契机,打破市场分割效应,从研发到销售落实政策补贴,保障新能源汽车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推动已有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差异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依托已有产业基础,制定不同政策规划,推动产业发展。首先,一线城市销售、服务端市场广阔,可发挥市场优势,结合互联网+创新运营模式,完善充电服务、保养维护、第三方运营等后市场产业链,引领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其次,二线城市应立足已有产业链,加快引进龙头电池、整车等企业,同时发挥地域优势,加快人才引进、支持企业研发,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最后,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城市应依托已有产业基础,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如锂、硅等原材料优势或技术、人才等生产优势,培育特色园区,同时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提高区域影响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