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抢先看!上半年电池新能源产业并购入股案例汇总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在未统计IPO募资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车零部件、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投资项目的情况下,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项目数量多达123个,投资总额高达5734.5亿元,投资扩产项目数量与投资规模均大幅超出去年全年。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并购入股相对理性。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上半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并购入股案例有20个,交易金额总计约161.45亿元,平均交易金额为8.07亿元。其中,锂电池领域(包含电池租赁和模组)3个,电池材料领域9个,电池原材料领域8个。
本次电池网仅梳理了公布交易金额,且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并购入股案例,其他交易金额未公布或低于1亿元的案例未统计在内,例如:浦项化学拟通过受让国民技术所持斯诺或其子公司部分股权、或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开展负极材料业务领域合作;贝特瑞拟收购四川金贝100%股权;瑞风新能源附属拟收购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31%股权;鞍重股份跨界锂电,拟收购兴锂科技不低于51%股权;亿纬锂能拟认购特来电0.1473%股权;西藏珠峰拟714万美元收购珠峰香港9%股权;拓邦股份拟3340万收购宁辉锂电83.5%股权,补充圆柱电池产能;宁德时代拟5835万受让天宜锂业10%股权;北京科锐拟收购绿通新能源,开拓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领益智造拟购浙江锦泰95%股权,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厦钨新能拟3013万收购宁德厦钨30%股权;比亚迪参与认购安达科技定增;宁德时代旗下基金参与认购星云股份定增;衡帕动力参与认购达志科技定增……
电池网梳理发现,企业开展并购入股活动,基本目的是一致的,希望通过资本结合,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规模的扩张,增强竞争实力;或弥补企业业态上的空白,实现业务延展,进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快速增长。
具体来看,上半年,电池新能源领域的并购入股案例,既有延续此前的趋势,也有新的亮点:
“囤矿狂魔”开启大规模收购
今年上半年,延续往年趋势,电池原材料标的仍受热捧。赣锋锂业、邦普时代、道氏技术均布局海外钴锂资源市场。其中锂资源方面,锂矿巨头赣锋锂业“囤矿上瘾”,今年以来,赣锋锂业已经进行了4次大规模收购,收购资金高达42.22亿元。
2月5日,赣锋锂业公告称,同意全资子公司上海赣锋以不超过2400万英镑增持Bacanora。本次交易完成前,上海赣锋持有Bacanora25.74%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上海赣锋将持有Bacanora不超过29.99%股权。
3月8日,赣锋锂业及全资子公司青海良承矿业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14.7亿元的价格收购伊犁鸿大基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100%财产份额。伊犁鸿大通过持有五矿盐湖49%的股权间接拥有青海省柴达木一里坪锂盐湖项目的权益。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伊犁鸿大0.18%的财产份额,青海良承持有伊犁鸿大99.82%的财产份额;公司将获得五矿盐湖的董事、监事席位。
5月6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赣锋拟以自有资金对Bacanora公司所有已发行股份进行要约收购,旗下的主要资产为位于墨西哥的锂黏土Sonora项目,交易金额不超过1.9亿英镑。交易完成后,上海赣锋将持有Bacanora100%股权。
6月14日,赣锋锂业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拟以自有资金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荷兰SPV公司5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赣锋国际可视具体情况为荷兰SPV公司的全资子公司LMSA提供总额不超过4000万美元的财务资助额度,以帮助开发建设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投资完成后,赣锋锂业将获得Goulamina项目一期年产能约45.5万吨锂辉石精矿50%的包销权。
银河证券表示,在经历近两年的价格下跌、行业调整后,债务与亏损压力使锂行业上游资源端最先开始出清,澳洲多座锂矿山被迫关停,南美盐湖也延缓其扩产节奏,而国内矿山产能释放缓慢、盐湖新增产能有限,预计2021年全球锂资源供给能有效释放的产量为49.6万吨LCE,较2020年仅增长6万吨LCE。
隆众资讯分析,购入外国矿山,相对来说占据了矿源主动权,可优先享用矿产资源,可有效避免后期因原料端供应不足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银河证券认为,2021年全球锂资源确定性紧缺,资源成最大供应瓶颈,抢矿大战下锂精矿价格厚积薄发,下半年将迎更高浪潮。2025年全球锂资源市场规模将接近120万吨LCE,未来5年3倍成长空间,锂资源战略价值凸显。而锂资源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不可取代地位,使得锂资源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锂资源估值有望提升。
华西证券建议,中国需要减少对电动汽车和新能源电力扩张至关重要的战略金属的进口依赖性,开发国内锂资源是当务之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锂产量占全球供应量的17%,锂原料对外依存度近八成,而对澳洲依存度近六成。
锂电材料领域跨国联姻势起
电池网梳理发现,相比此前,外资车企为锁定动力电池核心供应商,频频投资入股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今年上半年,锂电材料领域跨国联姻苗头显现。
电解液领域,4月12日,新宙邦拟引入株式会社LG化学的全资子公司LG新能源共同对波兰新宙邦进行增资,合计增资额8027.70万兹罗提,新宙邦出资5058.52万兹罗提,香港新宙邦出资1264.63万兹罗提,LG新能源出资1704.55万兹罗提。增资完成后,LG新能源持有波兰新宙邦15%股权。
铜箔领域,5月16日,据多家韩媒报道,LG化学将斥资400亿韩元入股九江德福科技,以确保核心电池材料供应稳定。据悉,双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在铜箔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正极材料领域,5月20日,巴斯夫与杉杉股份达成共识,双方同意在中国共同组建由巴斯夫控股的合资公司(巴斯夫持股:51%;杉杉股份持股:49%),生产正极活性材料(CAM)和正极材料前驱体(PCAM)。在获得相关批准后,预计将于今年夏末正式完成交易。
负极材料领域,5月31日晚,国民技术称,鉴于浦项化学对新能源行业发展预期,正积极拓展负极材料业务;斯诺在负极材料领域具备从原料预处理至负极加工制造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具有核心技术及生产优势。浦项化学拟与国民技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业务领域开展合作。浦项化学拟通过受让国民技术所持斯诺或其子公司部分股权、或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与公司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业务领域开展合作。
在全球新能源发展浪潮下,跨国联姻有利于外资企业弥补中国产能短缺,赢得发展机遇,国内企业也有望借助外资企业“押宝”,快速融入并抢占全球市场,推进企业海外市场开拓与客户结构优化,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收购与剥离同时上演
电池网还注意到,今年上半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收购与剥离同时上演。
4月23日,中国宝安下属子公司贝特瑞拟与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各方签署相关协议,出售磷酸铁锂相关资产和业务,将贝特瑞纳米持有的天津纳米的100%股权以及江苏贝特瑞持有的江苏纳米的100%股权转让给常州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交易总价款合计为人民币84,443.10万元。
5月5日,盛新锂能拟作价1.377亿元向华宏科技转让控股子公司万弘高新51%股权,所得款项将用于锂产业链项目建设、补充锂产业链流动资金等。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万弘高新股权。
6月17日,为聚焦光伏制造主营业务,东方日升拟将持有的江苏九九久12.76%股权,以3.55亿元转让给成都康晖。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江苏九九久的股份。
6月22日,恩捷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YanMa、AlexCheng持有的上海恩捷3.25%、1.53%股权,本次交易标的资产的预估价为23.42亿元。梳理可见,这是恩捷股份第三次收购上海恩捷,在本次收购中,上海恩捷100%股权的预估值达490亿元,相较于2018年上市公司首次收购时给出的55亿元估值已经增长435亿元,增幅接近790%。
不管是收购,还是剥离,归根结底企业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