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目录》发布 新能源汽车对外开放提速(2)
“中国车企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在新能源汽车合资过程中,自主品牌都将具有更强大的话语权。”面对可能到来的新能源汽车合资潮,国内车企并非没有底气。作为首家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的代表,江淮集团副总经济师、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华并不担心合资企业会冲击自主产业,他表示,未来,与大众新设立的合资企业及江淮自身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都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本土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不必过分担忧合资“搅局”。
“比亚迪、北汽、知豆这些品牌,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市场都有了一定积累,即使合资进来了,它们也有实力参与竞争。”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同样认为,当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已经有了一定实力,有些车企其产品市场推广甚至处于世界前列,这完全不同于几十年前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合资。
“如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资,和当年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合资完全不同,不可同日而语。”吴松泉认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放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合资,首要目的是引导外资本地生产,挡住进口,再加上当时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还很薄弱,除红旗和上海牌轿车外几乎没有产品,亟需外资的产品和技术,于是合资进入后很快占领了市场。而今天,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了一定实力,相对传统燃油车领域,如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资合作可以有效规避合资双方只图市场、利润而不进行本土研发的弊端。
避免地方政府争上项目
近段时间特斯拉在华建厂的传闻再次甚嚣尘上,虽然并无下文,但是地方政府争夺新能源汽车项目的问题却再次浮出水面。和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汽车产业一直都是地方政府的关注热点,如今,新能源汽车合资放开、动力电池领域完全市场化引发新一轮地方政府争夺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大战似乎近在眼前。
“因为有关地方经济发展,可以预见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合资项目一定颇具热情,给出各种优惠条件或政策支持新项目似乎在所难免,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加强调控,不要一窝蜂上项目,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王青认为,新能源汽车新合资项目的审批需要政策、政府和市场有机统一,综合调控。对此,江飞涛表示:“市场化竞争是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无论是企业产品间的竞争还是新项目的审批,都必须符合市场要求。”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