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交易市场今日开市 首笔交易价格每吨52.78元

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已经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据悉,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162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7月16日消息,电池网获悉,今天上午9点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已经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据悉,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162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我国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碳交易市场,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来进行买卖,需要减排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

“全国碳市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要。”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推动碳市场管控的高排放行业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化,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二是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三是通过构建全国碳市场抵消机制,促进增加林业碳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四是依托全国碳市场,为行业、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资渠道。

华金证券研报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预计配额发放将达50亿吨,涵盖衍生品的交易规模可达6000亿元。

另外有机构指出,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后,短期内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有望供不应求。

东吴证券分析认为,碳市场初期纳入电力行业CCER需求量约为1.65亿吨/年,长期有望扩容至4亿吨/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