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文支持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 推进梯次利用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2020-2022年)》提出推动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在储能、通信基站备电等领域建设梯次利用典型示范项目。支持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区域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能力。

附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提升计划(2020-2022年)

近日,工信部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2020-2022年)》。《提升计划》从综合利用效益,产业聚集区、技术创新中心、骨干企业以及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发展目标。到2022年,区域年综合利用工业固废量8亿吨,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1.5亿吨,产业总产值突破9000亿元,形成30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建设50个产业创新中心,培育100家创新型骨干企业。区域协同机制较为完善,基本形成大宗集聚、绿色高值、协同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新格局。

根据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基础和转型提升目标要求,《提升计划》提出协同利用工业固废制备砂石骨料、推进大宗冶金与煤电固废协同利用、壮大工业固废高值化利用产业规模、提高废旧金属利用水平、推动废旧高分子材料高效利用、加快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生产系统协同处理城市废弃物、建设绿色雄安、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等10项主要任务。

《提升计划》指出将加快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最大的区域,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平台及第三方机构等方面优势,加强区域互补,统4筹推进区域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动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在储能、通信基站备电等领域建设梯次利用典型示范项目。支持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区域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