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微增大势倒逼新能源车成突破点(2)

评论:借资本抢市场欲速则不达 整合消费需求是关键 王星 纵观2015上半年,无论是电机行业的巨头大洋电机,还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被边缘多年的力帆,

  评论:借资本抢市场欲速则不达 整合消费需求是关键

  王星

  纵观2015上半年,无论是电机行业的巨头大洋电机,还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被边缘多年的力帆,抑或是目前在该领域风头正劲的比亚迪,再到尚未在该领域开疆拓土的长城和吉利。

  他们面对这个未来或将拥有巨大利润空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做了一件事,试图凭借大资本投入,在未来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特别是在我国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整体销量出现微增局面,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进一步放缓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凭借政策等利好消息,再次取得销量突破的背景下。上述车企展开了重资本战略争夺战。

  笔者认为,如果在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的发展期不进行适当的资本投入,显然不可能在该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如果试图凭借重资本去短时期内砸出市场份额,胜算几率并不大。

  就目前而言,抛开政策面不讲,单从影响消费需求方面看,消费者不能广泛接受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有三。一、对产品比较陌生,即便面对各地为数不多的产品也表现得犹豫不决,且对其安全性普遍质疑;二、就电动车在使用环节的诸多问题疑虑较多,比如充电桩的安装要求过高,续驶里程难以满足日常使用等等;三、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偏高,即便在补贴之后也难以接受,且电池衰减之后的回收面临困难。

  在笔者看来,未来该市场一定会在某一时间段取得爆发性增长,补贴只会出现在现阶段,一旦市场培育取得实效,市场需求量增大,消费者的需求将成为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车企,需要充分了解各路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够抢到更多份额的市场。获得利润之后,再进行产品和技术的优化才能满足消费者下一轮更高标准的需求。

  车企这种整合各方资源,如电池、电机、电控的能力是必须的前提。这样才能在市场瞬息万变之中,取得市场需求的突破。而这一切,光靠资本的大笔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怎样能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节约成本才是车企未来在该领域生死存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