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九大造车新势力新动向:蔚来终交付 FF登陆中国
一直以来,造车新势力都自带流量,回顾2018中国车市上半程亦如此,在此期间,车和家SEV项目遭流产、蔚来汽车迎交付大考、拜腾“牵手”一汽深度合作、贾跃亭卷土重来再续“造车梦”……本文选取了九大车企上半年发生的热点事件,以此还原新兴车企的最新造车历程。
车和家SEV项目流产
今年年初,成立了三年的车和家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关停内部孵化了两年的SEV项目。作为初创企业,车和家在成立之初,共设计规划了“一大一小”两个整车项目,分别生产微型电动车SEV和大型SUV。其中,SEV产品续航约100公里,时速不超过45公里/小时,根据欧洲L6e标准设计。
SEV车型在国内被称为低速电动车,由于利益分歧,国内的低速电动车法规难产,一些政府部门明确反对将低速电动车合法化。李想曾表示,车和家开始做首款电动汽车产品SEV时,判断中国的低速车法规最早能在2016年发布,眼看到了2018年也没有出来。为了解决入市问题,李想被迫将SEV拿到欧洲去做分时租赁,因为低速车在欧美有路权,然而这些计划最后都无疾而终。
在停掉SEV项目后,3月22日,车和家宣布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并组建团队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而曾经计划用于生产SEV的常州工厂,也进行了相应的生产线改造,使其适用于生产大型的SUV。
随着蔚来、威马等新兴车企相继进入量产交付阶段,车和家SEV项目的失利或直接导致其错失行业“风口期”。到2020年,新造车企业集中在资本、政策和资源优势的窗口期很有可能将要关闭,届时补贴退坡,传统车企迎头赶上,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
蔚来汽车交付大考
在饱受工厂“空闲”、交付“跳票”等质疑声后,蔚来汽车终于在2018年上半年的倒数第二天(6月28日)兑现了批量交付的承诺,这是继5月31日,蔚来完成首批10辆车的内部交付后,正式开始向普通用户交付车辆,但是关于此次交付的规模,蔚来并未透露。
作为新兴造车企业的一员,蔚来首款量产车型ES8的交付历程一直备受业内关注。2017年12月,蔚来汽车发布ES8之后就称在今年4月开始首批交付。但在今年4月25日的北京车展上,李斌表示由于产品需要进行安全性检验,造成实际交付时间比此前内部计划有所延迟,ES8将于5月初开始实现交付。量产时间的再三推迟让业界质疑不断,直到5月31日,蔚来汽车宣布向首批用户交付10辆ES8新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交付计划有所延迟的基础上又足足晚了30天,而首批交付的用户竟为内部员工,此举让业界质疑声再起的同时,也遭到同行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的diss,其称“新造车企业最大的挑战是真正意义上的交付,不是只交付给内部员工或者个别熟人,而是一般的线下用户”。
此次ES8的外界交付对蔚来汽车来说无疑意义重大,但是交付的规模同样极其关键,按照蔚来5月18日公布的量产规划时间表,其欲在9月底完成首批1万台的交付仍将面临不小挑战。目前,蔚来合肥工厂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预计到8月底将月产能目标提升至4500台,而截至6月15日,该工厂当月产能为229台,目标产能为841台,该阶段的产能爬坡一般需要3至4个月。对蔚来汽车而言,交付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贾跃亭卷土重来再续“造车梦”
自乐视汽车项目终止后,债务缠身的贾跃亭仍旧通过其位于美国的法拉第未来(FF)在延续其“造车梦”,且在2018年上半年,贾跃亭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4月8日,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的一则土地竞拍公告显示,广州市南沙区一块约601亩制造业用地被睿驰智能汽车以3.641亿元(36410万元)的价格拍走,公告明确提出,睿驰智能汽车须在竞得土地一个月内引进具备国际一流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水平的纯电动汽车组装项目,且需自土地移交之日起1个月内动工开发建设,24个月内建成投产。而值得注意的是,成立于今年2月的睿驰智能汽车正是贾跃亭法拉第未来(FF)的关联公司。
自睿驰汽车广州拿地后,贾跃亭通过FF进军国内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从FF91“回国”,到睿驰汽车销售公司的设立,FF正在一步一步登陆中国。5月11日,FF在公司内部信中称,FF 将全面登陆中国,FF 中国总部也将会在广州落地,广州工厂很快就会如期开工。
直到6月25日,恒大健康的一纸公告给正处于资金短缺的FF带来了“救命钱”。目前,FF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在广州南沙等地筹建大型综合性研发及生产基地,在获得恒大健康的资金加持后,不知FF91的量产进程会否加速。
威马发布定价狂“吸粉”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威马汽车有“价格屠夫”之称。4月20日,威马EX5正式上市,共有EX5 500、EX5 400、EX5300三个基础版本,以及两款EX5 Pro版本,补贴后售价为11.23万元~21.63万元。此外,现场还发布了针对出行服务商的出行合作版,补贴后价格在9.9万元。引起业界惊呼的定价让威马汽车一夜之间“吸粉”无数,同时也给激战正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威马的定价将对小鹏、车和家等一众尚未公布售价的造车新势力带来压力,甚至将爆发期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提前带入市场洗牌期。
根据威马汽车提供的数据,截止到6月11日威马预售订单已经超过11,285辆。然而,前不久一款搭载谷神新能源电池的野马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的曝光,让威马汽车陷入了“退订门”,工信部网站信息显示,在威马申报的五种产品型号中,有三种产品采用的电池以及总成均来自谷神新能源。尽管威马汽车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随后通过微博公开表示:公告中出现的相关产品信息不是威马将在下半年交付给C端用户的产品,但是并没有让这场舆论危机中止。对于新造车势力,除了电池隐患顾虑,消费者似乎天然存在着诸多猜忌。
不过,根据威马汽车提供的官方数据显示,在已退订的订单中,4.19%的用户因为等不及,1.6%不想换车,1.2%因配置未知,3%不愿意提供原因,而因电池问题引起的退订用户仅占整体比例的0.23%。经历退订风波后,威马量产化进度同样值得关注,根据威马汽车提出的目标,今年计划交付1万辆以上,明年希望交付量在10万辆以上。9月30日是威马汽车向用户交付威马EX5的关键时间节点,届时会否如约交付,盖世汽车将密切关注。
拜腾“牵手”一汽 或解资质难题
自今年年初,电动汽车初创企业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简称 FMC)旗下新兴品牌拜腾携首款车型BYTON Concept在美国CES展上一战成名后,其来自业界的关注度便与日俱增。
4月20日,拜腾汽车宣布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投资框架协议,根据当时协议,中国一汽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拜腾B轮融资,未来双方将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今年6月,拜腾宣布完成5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为一汽集团、启迪控股、宁德时代、江苏一带一路投资基金。据路透社报道,一汽集团向拜腾B轮融资的投资约2.6亿美元,对此,一汽集团未予置评。
除了资金上的支持,拜腾“牵手”一汽,不但可以借鉴其成熟的经销商、供应链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与一汽合作或可为其解决生产资质难题,继而加速产品落地进程。目前,拜腾汽车已经展出了BYTON M-Byte Concept和BYTON K-Byte Concept两款概念车,分别为SUV和轿车,其中,SUV车型将于2019年上半年进行预生产,并于2019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