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4省份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政策及发展情况概述(4)
安徽省
▲政策:《安徽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主要相关内容:
a) 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鼓励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坚持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相结合、整车引领和加强配套相结合,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b) 大力推进动力电池及电机驱动系统技术创新。重点开展高比能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以及新结构、新工艺研究,加强电机驱动系统、电机控制器、制动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力争电机、电池、电控研发和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c) 加快充电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推进充电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的充电服务体系。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用地的支持力度。鼓励建设集停车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停车场,逐步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及住宅小区增建充电桩。
d) 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在城市客运、环卫、物流、机场和车站通勤、公安巡逻、景区观光等领域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探索开通城际间新能源汽车客运专线,增加营运路线和规模。推进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使用新能源汽车。
▲重点城市:六安
▲产业园:明天氢能产业园
▲城市特色: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或将落户安徽。
▲代表企业:明天氢能
▲企业动作:将生产推广新能源汽车2.8万辆(标准车)以上,加快推动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合肥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研究方向: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鼓励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坚持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相结合、整车引领和加强配套相结合,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到30万辆,建成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化领先、配套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湖北省
▲政策:《武汉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武汉金及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加氢站审批及管理办法》
▲主要相关内容:
a) 在研发层面,实现制储氢、膜电极、电堆、系统集成与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制储氢基础设施层面,研究适宜长距离、大规模氢的储运技术,形成制、储、运氢的示范化应用。
b) 建设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园,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亿元;在基础设施与示范推广层面,建设5-20座加氢站,在轮船、无人机、分布式发电等方面形成小规模氢能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燃料电池公交车、通勤车、物流车等示范运行规模达到2000—3000辆。
c) 建设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到2025年,要累计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达万辆级别。
d) 武汉将产生3-5家氢能国际领军企业,建成加氢站30-100座,形成相对完善的加氢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乘用车、公交、物流车及其他特种车辆总计1-3万辆的运行体量,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成为世界级新型氢能城市。
e) 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打造辐射全国影响国际的中部氢能与燃料电池创新密集区和产业中心区。
▲重点城市:武汉
▲重点产业园:武汉开发区氢燃料电池产业园
▲代表企业:雄韬股份、众字动力、氢阳能源
▲企业动作:雄韬股份投资不少于50亿元,将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建设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园,主要从事氢燃料发动机的研发生产、泰歌氢能汽车公司与武汉开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两年内联合生产制造销售3000台“开沃•泰歌号”氢能汽车,以武汉为起步区,逐步推广到上海、南京、深圳、广州、成都等地,同时泰歌氢能汽车公司和圣天美达签订了100台氢能汽车订单、武汉资环工研院同时与中石油湖北公司签订了联合建设加氢站的战略合作协议。
▲研究方向:在研发层面,实现制储氢、膜电极、电堆、系统集成与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制储氢基础设施层面,研究适宜长距离、大规模氢的储运技术,形成制、储、运氢的示范化应用,并建设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园。
江苏省
▲政策:《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
▲主要相关内容:
a) 深入推进氢能产业资源整合和布局优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扩大产业集中度、发挥集群优势,形成苏州“1+N”氢能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b) 依托现有产业链资源,引进吸收,补链培强,构建苏州地区生产、研发、应用、服务等氢能全产业链平台体系。打造制氢加氢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平台、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生产平台、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广平台、氢能产业检测服务平台、氢能产业技术孵化平台,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氢能与传统能源、其它新能源多能流协同管理平台。
c) 依托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氢云新能源研究院、丰田汽车研发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加快集聚国内乃至全球创新要素,打造苏州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全力开展氢能产业技术攻关、工程研究和产品开发,突破高效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耦合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高效低成本的氢储能技术
d) 推动氢能试点示范和终端应用,为新装备、新技术提供实证场所,加快规模化、商业化进程,牵引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打造苏州氢能产业示范区。
e) 加速和优化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率先在张家港市等示范区域完善加氢站的规划与建设,破解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瓶颈。
f) 建立完善检测认证、质量监管、安全监测、标准规范体系,营造有利于氢能产业发展的软环境。积极参与氢能产业领域标准研究制订,加强与国内外产业与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推动苏州优势产品、技术成为国家/行业/团体标准。
▲重点城市:如皋、苏州、张家港、盐城、镇江
▲重点产业园:如皋氢能产业园、丹徒氢能产业园
▲代表企业:南京大学、弗尔赛、百应能源、富瑞特装、氢云新能源研究院、神华集团、苏州竟力。
▲企业动作:到2020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建成加氢站近10 座,推进公交车、物流车、市政环卫车;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建成加氢站近40座,公交车、物流车、市政环卫车和乘用车批量投放,运行规模力争达到10000辆。
▲研究方向:打造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集聚区和生态圈,优质产业链资源加速汇聚,氢能与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技术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在示范区域建成相对完善的氢能供给、应用基础设施网络,氢能示范应用效应逐步放大。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典范城市,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氢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进一步普及,产业链基本成熟,辐射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城市能源变革转型。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我爱电车网微信](http://www.itdcw.com/uploads/allimg/150421/1_1632356541.jp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