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开放划定路线图和时间表 新能源汽车制造等12领域扩大开放
16日,我国外资开放新政重磅出台。《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真金白银”22条举措力促吸引外资,涉及的中央部门多达32个。
根据《通知》,下一步,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船舶设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12个领域开放路线图和时间表将陆续出台,而自贸试验区试行过的负面清单也将尽快在全国推广。我国外资开放将迎最密集政策红利。
重磅 国务院发布引资22条顶层文件
16日发布的《通知》明确,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特点,我国利用外资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不断提升我国引资新优势,促进吸收外资实现稳定增长。
《通知》从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制定财税支持政策、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便利人才出入境、优化营商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促进外资增长的政策措施。
《通知》中提出的具体举措共22条,“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居首。具体举措包括尽快在全国推行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过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持续推进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船舶设计、支线和通用飞机维修、国际海上运输、铁路旅客运输、加油站、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呼叫中心、演出经纪、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明确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等。
其中,涉及财税配套等举措都是“真金白银”。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通知》与国务院1月发布的《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内容相互补充呼应,前者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明显加大,单列一部分共涉及六项具体举措。例如,对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直接投资于鼓励类投资项目,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实行递延纳税政策,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
此外,《通知》更加突出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引资作用,将“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作为单独一个部分列出,提出充分赋予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管理权限、支持国家级开发区项目落地等具体举措。
《通知》还将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扩大进口等其他外向型经济内容结合在一起,并对外资参与国内企业优化重组等作出部署,明确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明确了部门的分工,22条举措共涉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等32个中央部门,此外还有各省级和各地方政府。《通知》还明确“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利好 外资领域迎最密集政策出台
事实上,今年以来,我国外资领域已经迎来最密集的政策出台。顶层设计层面,从年初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到时隔七个月后发布的此次《通知》,近期更是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高层会议部署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和优化营商环境。
执行层面,从自贸试验区扩围到第三批,形成11个自贸试验区发展新格局,到自贸试验区新版负面清单出炉,以及全国版负面清单的发布,还有商务部修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政策文件也在陆续出台。
与此同时,地方层面掀起一轮开放热潮。浙江、湖北、江苏、福建等十余地今年纷纷出台了地方版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新政,包括支持外资企业进入医疗养老等服务业,申请服务业发展基金,支持外资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
北京市副市长程红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作为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点,北京市试点任务已经完成90%,下一步北京将在航空运输行业、文化艺术、法律服务等领域继续扩大开放。
外资开放政策密集出台的背后,正是源于我国外商投资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最新外商投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5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事实上,近年来,在国际投资热度下降、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背景下,我国吸收外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在总量增速有所下降的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吸收外资继续增长。据统计,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7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85.4%、9.8%和6.3%。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0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3.6%、8.9%和47.3%。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