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 “双积分管理办法”打响产业革命发令枪
中国汽车报原文配图
9月28日,一直处在舆论漩涡中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双积分管理办法”)终于尘埃落定,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与6月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将延后一年至2019年开始实施,并允许2019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等额结转一年、产生的负积分可使用2020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进行抵偿。此外,将不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的乘用车企业从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进口量不满5万辆调整为不满3万辆。
去年9月,双积分管理办法发布征求意见稿,这项被认为会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6月,第二轮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关于政策是否要延期的争论更是此起彼伏。
如今,政策终于落地,争议声再多,也应该暂时收起。我们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也要回到政策的出发点,看看政策对于汽车行业有哪些要求和期待。
双积分管理办法对汽车行业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硬性要求,可谓利国利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年销量规模从10万辆跃升至2800万辆。然而,汽车产业在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尤其是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大气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为此,政府倡导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且对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的产品给予补贴,促进消费。但补贴这种引导行业绿色转型的思路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很多车企仍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加紧布局,并没有将发展新能源汽车视为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形势并未缓解,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巨大。我国政府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要求各行各业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对此,汽车行业必须明确责任,迅速行动起来,回应国家和人民的期待。同时,也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一套更严格、更有力的政策来约束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双积分管理办法应运而生,它体现出政府管理思路上的转变,从之前的鼓励先进到现在的淘汰落后。
笔者也了解到,不少企业要想在2018年达到油耗积分、2019年达到新能源汽车积分的要求并不容易。好在多数企业能够从节能减排的出发点去看待双积分管理办法,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如今,双积分管理办法在实施时间上已经有所延后,企业就更没有理由找任何借口,惟有严格执行标准这一条出路。
除了节能减排的第一要义,双积分管理办法也打响了汽车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发令枪。我们期待真正的强者脱颖而出,期待我国的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能够突飞猛进。
有专家认为,双积分管理办法有助于自主品牌企业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这种观点有些狭隘,一方面,该办法无论对于外资车企还是自主车企,都是一套标准,是绝对公平的,不存在偏袒哪一方的内容;另一方面,哪些企业能够抓住政策调整的机遇实现突围,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实力。双积分管理办法只是划定一条红线,红线之上,完全由市场说了算。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是关键的准备期。外资车企已经迅速行动起来,6月大众与江淮合资,戴姆勒入股北汽新能源;8月底,福特与众泰,雷诺-日产联盟与东风集团相继宣布要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跨国公司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尽快投放新能源车型,满足双积分管理办法的要求。
此前,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了一定的先发优势,比亚迪、江淮、北汽新能源等企业以目前的销量,短期内达到双积分管理办法的要求没有太大问题。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不能固步自封,提升产品技术性能和品质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否则,随着越来越多产品涌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前的优势或将被蚕食。
不能否认,双积分管理办法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竞争格局,但要想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赢得更多消费者信任,依靠的是技术领先、品质过硬的品牌和产品。就像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市场充分竞争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面对双积分管理办法提出的硬性指标,汽车行业要担起责任,以切实行动力促节能减排,靠绿色产品来实现自身价值。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