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发展展望及六大思维误区盘点

无人驾驶技术是一个系统,包含摄像机,计算机,传感器,地图软件和雷达,来完成一个司机驾驶车辆的功能。

无人驾驶汽车发展展望及六大思维误区盘点

  文/王川

  2015 年八月开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停。出于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大宗商品市价不断创新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兑美元创新低,巴西债务评级被降为垃圾级别。九月份美联储没有像预期那样加息,美国的短期利率已经六年多保持在零利率的水平了。

  全球经济是否又将陷入通缩和衰退?下一个经济增长的动力,究竟来自何方?

  你一定还记得1974年下半年西方世界金融市场一片恐慌担忧的情绪,你也许还记得1975年第一台微电脑的诞生,促成了微软的成立,第一台数字照相机也在1975年出现。

  四十年后的今天,也有一个新的平台型的技术才露尖尖角。虽然还未正式投放市场,但这将是个跨越几十年,每年经济效益高达几千亿美元的机会。这是和八十年代个人电脑,九十年代互联网和过去十年的移动互联网比肩的大平台的技术革命。

  这个技术,就是无人驾驶汽车

  2015年三月,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的项目主管,Chris Urmson, 预测谷歌的无人驾驶车将在五年内投放市场。谷歌从2009年就开始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其软件系统已积累接近两百万公里的驾驶测试经验。

  无人驾驶汽车如果普及,其经济效益究竟有多大?

  以美国为例,每年全国发生五百多万起汽车交通事故,2012年一年死亡人数就高达三万六千人。这些事故,90%是人为操作失误所致,理论上完全可以被自动驾驶技术所避免。在全世界,一年由于车祸死亡的人数,估计高达一百二十万。

  美国的汽车保险市场,一年缴纳的汽车保险费,更是高达两千两百亿美元,如果可以通过无人驾驶技术削减掉大部分这类开支的话,社会效益惊人。

  德州大学有分析报告指出,如果道路上的行驶车辆90%都是无人车的话,由此导致的更少的车祸和人员伤亡,道路上的拥堵减少,能源的节省,一年经济效益高达四千五百亿美元。与之相比,美国联邦政府2014年的财政赤字还不到五千亿美元。

  如果说每个在路上的人,不用自己开车,可以在旅途中做些有经济价值的事情,假设每个人一天可以多出一个小时,保守地估计每个小时平均价值5美元,一亿上班族,一年两百天,其经济效益至少一千亿美元。

  在许多大都市中心,白天高达30%的车流,都是在寻找停车位。如果无人驾驶技术实现,可以减少对市中心停车位的需求,并且减少大部分无效的车流,使交通更加顺畅。

  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内核是怎么样的呢?

  无人驾驶技术是一个系统,包含摄像机,计算机,传感器,地图软件和雷达,来完成一个司机驾驶车辆的功能。不同模块的系统彼此沟通协调,每秒钟做上百万的运算,来完成下述功能:

  1.控制车辆加速,刹车和转向。

  2. 监控周边障碍物。

  3. 遵守当地交通法规,把车辆运送到目的地。

  一个完整的无人驾驶系统,主要包括下面三大模块:

  GPS (全球定位系统) 和地图信息。地图信息包含道路上各种静止物体精确位置,比如电线杆,人行道,消防水龙头,等等。地图数据必须精确到厘米量级。

  摄像机和传感器:传感器不断进行360度的扫描,雷达用来监控道路上的车辆和障碍物,可以看到两百米外的物体。摄像机用来识别路标和交通信号。LIDAR(激光照明探测识别仪)通过激光每秒钟进行上百万次的测量。

  处理器:分析收集来的海量实时数据,然后指导车辆的操作。处理器将根据长期积累的驾驶经验选择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未来更多的车辆将彼此沟通, 实时共享各类路况和方位数据,以优化行驶路线,减少车祸可能性。

  普通人,对无人驾驶汽车,实际上还有不少误解。

  来自德国的计算机博士Alexander Hars 总结了人们对于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六大思维误区。

  第一个误区,目前的各类驾驶辅助系统,会渐进式地发展,逐步演变成全自动驾驶的系统。

  过去十几年新车不断增加各类新功能,从自动停车,换道警示,紧急刹车,等等。一个很自然的思想误区是,这些功能慢慢完善,我们会渐进式地进入自动驾驶时代。

  谷歌有位产品经理把这种想法比喻为“如果我每天不断跳,那么终将可以飞起来”。

  这种想法的错误在于各类辅助驾驶功能,都只是在很短的时间,非常有限的场景下才可以发挥作用。如果放手让车自动行驶,哪怕就是几分钟,这将没有任何犯错误的空间,驾驶系统必须有能力完全自动的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危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