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之战:一部中国崛起力压日韩的赶超史(2)
仅用了两年时间,宁德时代就超越松下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锂电池公司,全球市场份额高达37.23%,松下为21.54%,比亚迪为5.23%,LG为4.00%,三星为3.54%。
彼时,全球前十大动力锂电池公司,中国独占7席,日本占1席、韩国占2席,中日韩主导了动力锂电池市场,美国和欧洲成为旁观者。
“我们不是黑马,我们是厚积薄发。”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如此自我评价,“企业发展就像马拉松赛跑,你不能歇着,要一直有目标。”
同年,王传福在青海西宁投资超250亿元建了全球最大三元锂电池工厂,试图扭转不利的局面:“三元锂电池的需求也是很猛的,我相信比亚迪会抓住这次好机会,而且这也是百年不遇的一次机会。”
至此,三元锂电池终于成为赛道无可置疑的王者,而中国的三元锂电池有取代日本的三元锂电,成为世界的标杆。
宝马、戴姆勒、通用、日产、大众、本田等国外汽车厂商,一汽、北汽、广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国内汽车厂商,蔚来、拜腾、威马等新造车势力都投入中国三元锂电池旗下。
宁德时代崛起的同时,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拟130亿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后者力挺钛酸锂电池,不曾想该提案居然被否决了。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发飙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一意孤行的董明珠,于2016年11月拉上王健林等好友,宣称投资10亿元入股珠海银隆,然而酸锂电池天生就不是高能量密度产品,无法与三元锂电池竞争,二者的区别如同王者与亡者。
其糟糕的表现最终导致董明珠与珠海银隆创始人魏银仓彻底决裂,对薄公堂。
技术超越是下一个目标
一番血战,动力锂电池市场双雄并立格局雏形初现:三元锂电池主导乘用车市场,磷酸铁锂电池主导客车市场。
中国也顺势成为动力锂电池的领头羊。
一名新能源汽车观察人士告诉锌刻度:“中国动力锂电池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产能相对较大,又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多种因素相加超越日韩并不奇怪。”
不过,市场并未尘埃落定。
曾毓群思考过:“一定要有一个稍长远的规划,2025年会怎么样?2035年我们汽车行业应该会是什么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从能量密度、一致性、循环寿命等指标,日韩还是比国产厂商占优势。
而为了鼓励技术创新,新能源补贴政策又再度转向,氢燃料电池成为新的风口。
按照《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规划,到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要达到1万辆、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要达到200万辆,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行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中国的氢燃料电池行业会走出第二个“宁德时代”,打败行业领军者日本丰田吗?
此外,石墨烯电池也获得了技术突破。
2017年,哈工大的石墨烯电池实验室,制造出供电动车行驶超1000公里的石墨烯电池,虽然上述产品处于试验阶段,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技术突破点。
一旦突破,中国将从技术上,而不仅仅是规模、成本上超越日韩公司。
“锂电池技术现在几乎已经达到了自己的上限。”马里兰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莫逸飞曾表示,如果想提高能量密度,就必须采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技术。
消费者对续航、安全性有更高的需求,就决定了市场需要综合性能更好的电池,新技术的出现,将迫使电池厂商做出跟随的抉择。
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也是押上命运的赌博。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