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编者按】10月14日,由EVTank、海融网(hirohida.com)、电池网(itdcw.com)、伊维经济研究院、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锂电池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2024年中国充电桩运营服务商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2024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正式出炉。
该竞争力榜单于ABEC 2014(第2届电池“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发布,现已连续发布11届。
“不惟一规模、不惟一产能、不惟一体制”是该榜单多年来坚持的重要评价原则。通过产能情况、产销数据、客户结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综合口碑、公司信用、产品品质、技术实力、经营机制、媒体披露等多维度指标构建全面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结合专家评定等定性指标最终筛选出各细分领域产业链十强企业名单。
2024年度的榜单,研究工作组主要对2024年以来中国国内锂电产业链,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新能源乘用车及充电桩运营服务企业等八个细分领域,以及钠电池及固态电池两条新兴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与评定,目的主要是从多维度客观评价产业链企业的中长期核心竞争实力,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挖掘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为地方政府、投资机构、产业链企业、学术机构等筛选合作对象提供参考。
该竞争力榜单主要基于联合发布单位长期对锂电产业链各环节及重点企业的跟踪研究积累、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并结合EVTank内部数据库、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国内外企业数据库、金融终端大数据库、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等渠道。
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1、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1
企业简介:比亚迪(002594)成立于1995年2月,于2003年进军汽车业务。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的引领者,比亚迪拥有30多个工业园,在国内建立了深圳、长沙、西安、常州、合肥等多个生产基地,现有产能400万辆/年,规划产能800万辆/年。比亚迪旗下新能源品牌包括王朝系列、海洋系列、腾势、仰望、方程豹,覆盖了全系列汽车市场。2024年1-8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31.9万辆,同比增长30%,继续稳居国产品牌销量第一。
上榜理由: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跑者之一,比亚迪通过深度垂直整合新能源车产业链,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及成本把控能力。在产品布局方面,比亚迪不断完善品牌矩阵,实现从紧凑型轿车到SUV,从六万元至百万元的全车型、全价格覆盖,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技术积累方面,公司发布第五代DM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多项新能源汽车颠覆性技术,核心指标行业领先。在海外市场,比亚迪目前新能源汽车出海足迹累计95个国家/地区,技术和车型多次获奖。2024年9月比亚迪实现第9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领先于其他新能源车企。当前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先发优势,产业链完整稳定,产品质量与价格都具备竞争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比亚迪将继续稳固其龙头地位。
2、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2
企业简介: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于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自2017年起吉利汽车进入了智能电动化发展期,推出星越汽车并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目前旗下拥有银河、几何、极氪、领克、极星、睿蓝、路特斯、雷达等新能源汽车品牌。2024年1-8月,吉利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45.5万辆,同比增长97%。
上榜理由: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转型步伐坚定且迅速,持续进行技术创新,陆续发布纯电平台浩瀚架构SEA、神盾短刀电池以及中国首款自研的车规级7nm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同时凭借强大的资本版图加速布局海外市场,目前吉利的资本市场版图已有包括极氪汽车、吉利汽车、钱江摩托、汉马科技、力帆股份、路特斯、极星汽车、亿咖通科技和沃尔沃汽车在内的9家上市公司。其中极氪汽车作为其极具竞争力品牌,37个月时间完成品牌发布到IPO,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企业最快上市纪录。此次纽交所上市加速吉利汽车出海布局。未来随着吉利在技术创新和资本领域的进一步扩张,市场竞争力将继续提升。
3、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3
企业简介:理想汽车是国内知名造车新势力之一,成立于2015年,主打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市场,2019年量产首款车型理想ONE,2020年和2021年分别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目前理想汽车主要车型有L系列及MEGA,在常州和北京设有生产基地,现有产能60万辆/年。2024年1-8月,理想汽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28.8万辆,同比增长38%,稳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上榜理由:理想汽车作为成功实现增程式电动汽车商业化的先锋,通过差异化布局增程式解决了纯电汽车的里程焦虑,提供可媲美燃油车的便利能源补充体验。公司产品战略聚焦20万元以上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旗下车型从理想ONE到理想L系列,产品功能都围绕家庭用户的实际需求设计,以大空间、长续航和智能化配置满足了消费者对于舒适出行的需求,将家用车的舒适、便捷做到极致,开创了中国汽车“冰箱彩电大沙发”时代。理想汽车凭借独特的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随着产品布局的完善以及产能的快速提升,理想汽车将不断巩固自身在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
4、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4
企业简介:赛力斯集团前身为2007年成立的重庆小康汽车,2012年小康汽车开始布局新能源,成立子品牌金康新能源,2019年小康与华为达成合作根据协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合作。2021年与华为推出全新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并发布首款车型问界M5,2022年小康股份正式更名赛力斯。目前赛力斯旗下品牌包括AITO问界、东风小康、风光、瑞驰,在重庆拥有三座汽车智慧工厂,现有产能45万辆/年,规划产能超130万辆/年。2024年1-8月,赛力斯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27.9万辆,同比增长382%,增势迅猛。
上榜理由:赛力斯自2014年成立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以来,持续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依托华为智能驾驶、云计算加持,在智能驾驶领域飞速发展,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业内的领先水平。2024年7月赛力斯拟以25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问界”车型知识产权及商标,并宣布以115亿元购买华为引望的10%股权。随着赛力斯和华为进一步深入合作,通过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推出技术性能和用户体验领先的产品,赛力斯有望巩固自身在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并继续拓展市场份额。
5、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5
企业简介:长安汽车(000625)成立于1996年,在新能源领域布局较早,2009年推出国内首辆纯电汽车长安奔奔Mini EV,2017年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宣布将投入1000亿元新能源汽车资金向新能源领域全面加速转型。目前长安汽车拥有深蓝、阿维塔、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2024年1-8月,长安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39.3万辆,同比增长54%。
上榜理由:长安汽车自新能源转型以来,不断丰富产品布局,公司纯电动及插电混动产品覆盖低、中、高端市场,技术也不断升级,最新推出的新蓝鲸动力方案可实现插混、增程可自由切换。公司不断完善产业布局,不仅掌握新能源“大三电”等核心技术,同时参股设立电池回收合资公司实现退役电池回收循环利用产业布局。通过发布智能品牌“诸葛智能”以及阿维塔入股华为引望,长安汽车加速品牌智能化升级,企业竞争力在智能化加持下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6、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6
企业简介:蔚来汽车成立于2014年,以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为市场定位,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2018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目前,蔚来汽车拥有NIO蔚来、ONVO乐道两大品牌,已经推出了多款电动汽车,包括ET、ES、EC、L系列,覆盖SUV和轿车市场,产品涵盖城市越野、无人驾驶、动力型跑车等多个领域。目前蔚来在合肥、无锡两地建有生产基地,现有产能40万辆/年。2024年1-8月,蔚来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2.8万辆,同比增长36%。
上榜理由:随着新品牌乐道上市,蔚来从聚焦中高端市场逐渐转为“自上而下”的市场定位,不仅有利于蔚来确立品牌效应,同时能降低中低端车型市场的开拓难度。同时换电模式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蔚来自研电驱和电池技术,差异化布局换电模式,提高用户加电便利性增强品牌吸引力,目前已建设超过2500座换电站。随着电动车市场竞争的加剧,蔚来的基础设施战无疑将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7、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7
企业简介:广汽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是广汽集团秉承自主创新的体系优势,致力于提供世界级的移动智能新能源产品和服务,于2020年更名为广汽埃安,并独立运营。广汽埃安旗下新能源品牌主要包括Aion系列、Hyptec昊铂系列,在广州、长沙两地建有生产基地,现有产能60万辆/年。2024年1-8月,广汽埃安乘用车累计销售18.6万辆,同比下降38%。
上榜理由:围绕纯电专属平台GEP 2.0,广汽埃安已推出4款AION车型,广受市场青睐,其中AION S和AION Y呈现出上市即热销态势,成为网约车市场销冠。2023年10月,广汽埃安旗下高端纯电品牌昊铂SSR上市,正式冲击国产百万级超跑市场。在技术累计方面,埃安已应用L2+级自动驾驶端到端技术,并宣布在2026实现固态电池量产。而依托于网约车市场,广汽埃安成长迅速,随着网约车市场日趋饱和,以及更多竞争对手入局,广汽埃安的销量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约车市场热销的车型AION S和AION Y销量接近腰斩,另外今年以来新一轮的新能源车价格战也让一直以来主打性价比的广汽埃安失去了优势。目前,广汽集团正全力推进埃安混改,并在筹备港交所IPO,此举或有助于埃安稳固市场地位,提升整体竞争力。
8、小米汽车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8
企业简介:小米汽车成立于2021年,是小米集团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全资子公司,2024年3月首款车型小米SU7正式上市。小米汽车目前在北京经开区已建成15万辆/年整车工厂,二期产能正在建设中,2024年1-8月,小米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5.4万辆,在手订单充足,预计年销量将超过10万辆。
上榜理由:尽管2021年小米才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但早在2014年小米集团就开始通过投资整车、三电、智能驾驶及零部件等多家公司,提前布局。目前小米已经实现了对汽车产业的较为全面的布局,上游覆盖材料、半导体,中游覆盖零部件及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下游布局了物流配送、出行服务、汽车交易、车险维修等行业,通过全方位布局,小米实现资源共享,确保产业链持续、稳定、有效运转。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作为一款定位于“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的全能型产品,凭借高颜值、高性能、高配置成功全面破圈,上市两月锁单量即突破10万,创造国产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纪录。依托强大的智能硬件基础和丰富的用户群体,小米汽车的未来非常值得期待,随着产品线的进一步丰富,小米汽车很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又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9、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9
企业简介: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2017年发布首款量产车型S01,2022年在港交所上市,零跑目前拥有三大整车平台,S平台、T平台和C平台,浙江金华工厂现有产能36万辆/年,钱塘工厂在建产能40万辆/年。2024年1-8月,零跑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3.9万辆,同比增长47%。
上榜理由:自从成立以来,零跑汽车始终坚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成功自研智能动力、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三大核心技术,拥有智能电动汽车完整自主研发能力,通过核心零部件自研,平台化设计,零部件通用,打造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实现“高品价比”。随着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的推进,企业的全球化部署的加快,未来有望凭借极具竞争力的配置和价格优势,迅速打开海外市场,从而推动业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10、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10
企业简介:上汽通用五菱成立于2002年,是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和广西汽车集团建立的合资公司。自2014年开始,上汽通用五菱着力打造全球小型纯电动平台,重点发力小型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旗下拥有两大新能源乘用车品牌:五菱银标、宝骏,在柳州、印尼建有乘用车生产基地,现有产能52万辆/年。2024年1-8月,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31.7万辆,同比增长28%。
上榜理由:依托小型电动车架构GSEV平台,2020年下半年上汽通用五菱推出宏光MiniEV,自上市以来连续多月居于国内纯电动车销量榜首,被誉为五菱“神车”,占据A00级最大市场份额。但随着微型车市场的逐步饱和,依靠单一爆品维持市场的策略已难以为继,上汽通用五菱积极转型谋变,在2023年10月内推出首款新能源三厢轿车“星光”,进军新能源轿车市场,向上突破10万级市场。深耕新能源代步车市场,同时以多样化产品加速布局主流乘用车市场,上汽通用五菱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